第四十七章:秋後算賬(3)(1 / 2)

第四十七章:秋後算賬(3)

劉邦的咄咄逼人讓陳平明白,上意已定,一定要借這個機會廢掉韓信,殺不殺是一回事,楚王的頭銜和封地是肯定要剝奪的,作為八大王中功勞最大,封地最多,潛在威脅最大的一個,你在存在就是不合理的,有借口要廢你,沒有借口創造借口也的廢你。

大凡陰謀家都是明哲保身的人,隻要對自己有利,什麼事都能幹,為了逃命裸奔都幹得出來,當年麵對褲襠的韓信如果換成陳平,也是照鑽不誤。他思慮再三,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誘捕韓信。

王都是在自己的封地過日子,說簡單點就是武裝割據,可以擁有軍隊,法律,大臣,說白了就是一個國中之國,小朝廷,晚上在哪個後宮睡覺同樣可以翻牌子,(難怪大家都想稱王,最後享受這種待遇的就是吳三桂),區別在於你是王,我是皇上,比我低半級,大事的聽我的,你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事情自己做主,權力比今天的自治區,特區大許多,除了例行去首都述職,平時深居簡出,見一麵都不容易,活捉更是無從談起。

但是也有特殊的情況,比如說皇帝出巡,狩獵,或者是在某地開大會,各地封王,諸侯願不願意都的參加。

陳平告訴劉邦:南方有個地方叫做雲夢,在楚國的西界,陛下可以假做出遊雲夢,韓信聽說您來了一定會去迎接,到時候陛下以順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把他抓起來,擒賊先擒王,隻要抓到韓信,其他事情就好辦了。

雲夢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這裏曆史悠久,文化地位突出,曆代君王經常來這拜祭,之前秦始皇也來過,又恰巧處於楚國邊境,可以打消韓信的疑慮。

整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謀,比鴻門宴還卑鄙,鴻門宴劉邦明知道有危險,但是實力不如人家,非去不可。陳平這出雲夢宴,壓根就是騙,為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把人家騙出來。

這件事情再次生動的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高估那些所謂大人物的道德水平,道德與身份是不成比例的,甚至有可能是成反比的:老百姓騙的是錢,他們騙的是命。

公元前202年12月,高祖劉邦在陳平等大臣的陪同下,前往雲夢。

消息傳到楚國,韓信非常矛盾,明刀明槍誰都不怕,就怕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劉邦曾經兩次用小陰招奪去他的兵權,騙一次是無意的,騙兩次就是故意的,擺明了就是不信任自己,前不久剛從首都述職回來,現在忽然毫無征兆的來到雲夢,要大會天下諸侯,也沒聽說有什麼大事發生,以韓信對劉邦的了解,無利不起早,肯定是有事,但派人去首都打聽了一陣子,也沒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去,擔心有危險,劉邦這種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聽說最近正在到處報仇呢,不去,就是不給老大麵子,反而會增加劉邦對他的猜忌,畢竟人家是皇上,叫你幹啥都是合理的,撕破臉是不行的。

殺伐決斷的大將軍在陰謀麵前竟然患得患失,束手無策。

手下有人進言:劉邦在到處通緝鍾離昧,不如把鍾離昧獻出去,以顯示自己的忠誠。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騷主意,鍾離昧不過是個通緝犯,落水狗,能有多大的意義,皇帝惦記你,一切都是借口,就如同幾十年後的七王之亂一樣,以誅晁錯,清君側的名義起兵,殺了晁錯又有什麼用。

但是韓大將軍竟然同意了,他已經被劉邦嚇破了膽,如果建議他把漂母獻出去,估計也會同意。

他派人找到鍾離昧,告訴他:皇上已經知道你在我這裏了,派人來逼我把你講出去,你說應該怎麼辦?

寫到這個場景的時候我不由想到另外一幅場景,當年燕太子丹與荊軻密謀刺殺秦始皇,希望借秦國大將樊於期的頭作為介紹信,太子丹不忍心,荊軻自己找到樊於期說明了來意,樊於期大哭以後自殺。

大哭的原因在於痛惜家人被秦始皇所殺,無法報仇,自殺的原因在於知道報仇有望,所以不惜犧牲自己。

後人言“燕趙之地重節義之風,多慷慨悲歌之士”,是對樊於期、荊軻不畏強暴、以身殉國壯舉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比起荊軻樊於期的悲壯事跡,韓信的做法簡直太挫了!

鍾離昧沒有想到這麼快就被朋友出賣了,大罵韓信,說道:漢國之所以沒有來攻打楚國,就是因為我在這裏,如今你竟然賣友求榮,我死了,你也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