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這麼定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劉邦決定:封韓信為大將軍。
每次看曆史到這,我都非常的奇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治粟都尉,沒有任何帶兵打仗的經驗,就因為蕭何和夏侯嬰的推薦,一夜之間成了大將軍?封官不是買菜,爭到最後爭累了,算了,這一毛錢我不要了,你稱給我高點。
比猴還精的劉邦。為什麼單單這這件事情上如此的慷慨。
曆史對這個問題總沒過詳細的闡述,所有的人都借用了太史公的說法,無形之中拔高了劉邦慧眼識人,韓信英才蓋世的形象,這都沒有錯,關鍵是:大將軍這個位子太重要,這些理由不充分。
拋開未知的因素,依據常理,結合當時的具體形式,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無外乎這樣幾條:
第一:韓信確實有水平,雖然沒有工作經驗,但是天賦異稟,天生將才,兩位重量級領導的推薦充分證明了這點,劉邦選擇了相信下屬的判斷,重用韓信。
第二:開小差的人太多,采用暴力手段製止治標不治本,劉邦希望樹立一個正麵典型,給那些犯思鄉病的人希望,隻要大家跟著我混,下一個一飛衝天的說不定就是你,千金買馬骨的故事劉邦還是懂的,韓信就是馬骨。
第三:死馬當作活馬醫,劉邦想打破項羽的封鎖,苦於沒有人才,雖然連襟樊噲,小弟周勃都是猛將,但也就是個猛將,單挑高手,缺乏能夠獨當一麵的帥才,既然大家都說韓信有才華,不妨試試,大家都說好,總有好的道理,不行就換,反正我說了算。
從常理推斷:後兩條的可能性更大。
事實證明,夏侯嬰,蕭何的眼光非常的準,劉邦做了一生中回報率最高的一次的投資。
拜將儀式結束以後,劉邦與韓信做了一次詳談,高職高薪都給了,該談談工作計劃了,作為跳槽過來的高管,壓力也是非常大的,畢竟領導不養吃白飯的,如果是忽悠,趁早滾蛋。
雙方開誠布公的交換了意見,這次談話對於未來幾年的楚漢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這次談話非常重要,所以非常有必要在這較為詳細的介紹一下:
韓信問:大王您覺得,就勇敢,凶猛,仁愛,剛強這四個方麵,自己和項羽比,誰強
劉邦非常實在的說道:我不如他
韓信敢問,劉邦願意答,不能不說這哥倆都非常實在。
韓信說道:我也覺得這幾點項羽比您強,但是我曾經跟著項羽混過,知道他的一些缺點,說給您聽聽。
第一:項羽很小氣,不舍得賞賜下屬
第二:項羽和傻瓜,放棄了關中
第三:項羽不公正,分封不平等,大家都有意見
第四:項羽很殘暴,老百姓不喜歡他。
第五:項羽用人不當,把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封在秦國舊地,表麵上看他們了解秦國,其實他們是秦國的叛徒,當地人不喜歡他們。
比起項羽,大王您會用人,大王您很大方,大王您人品好,大王您人氣旺,秦國舊地的老百信喜歡您,所以大王您隻要在秦國舊地發一道文書,就可以搞定章邯他們了。
這段話如果單獨來看,可以歸結為馬屁一類,但是從韓信口裏說出來就不一樣,原因很簡單,因為他跟過項羽,所以他了解項羽,他說的話都有真憑實據。
員工跳槽原因很多,隻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收委屈了。一旦跳槽,尤其是這種跳槽到敵對公司的,威力巨大。
事實證明,韓信針對項羽的結論是正確的,至於對劉邦的結論,隻能說部分正確。
但這已經足夠了!
四百年後,兵力處於劣勢的曹操打算與袁紹開戰,信心不足,一位下屬給他做了一番類似的論述,隻不過篇幅較長,後世稱之為十勝十敗論。
曹操大喜,鼓足勇氣,在官渡一舉擊敗袁紹。
這位下屬,就是郭嘉。
不能不說,中國曆史上奇人眾多,有一類人看似若不經風,足不出戶,卻能知天下事。其中一部分人,經常以門客,軍師,幕僚的身份,為領導出謀劃策,分憂解難。
而另一些人,不但智謀蓋世,更是得到親力親為的機會,把自己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他們的思想被後世繼承,並發揚光大,更有甚者,成名以後,著書立說,成萬世師表,這類人遠遠超出了謀士的範疇,通常被稱為軍事家。
而韓信,無疑可以歸入這一類人。
但是此時,他隻不過是一個隻有25歲,剛剛開始擔當大任的年輕人。在未來的幾年,他將一步一步走上神壇,成為最優秀的軍事家。
兵仙即將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