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霸王出世(2)(2 / 2)

陳嬰就這麼不情不願的當了起義領袖。

陳嬰不願意,陳嬰老媽更不願意,老太太是個老實人,她對自己兒子說:我嫁到你們家幾十年,你們家祖墳上長了幾根草我比誰都清楚,咱們就沒有當皇帝的命,現在你被捧為領袖,這不是什麼好事,槍打出頭鳥,一旦失敗朝廷第一個要殺的就是你,你的名氣大,到時候躲都沒有地方躲。

知子莫如母,陳嬰心裏非常讚同老娘的話。多年體製內的生涯讓他謹慎,膽小,仁義,這個優點讓大家推舉他坐領袖,但是這個優點也決定了他在這種亂世做不了一個成功的領袖。

與他有類似遭遇的還有蕭何和曹參,他們早早想清楚這個問題,所以在沛縣推舉劉邦做老大。

於是陳嬰非常誠實的對下屬說:我這個老大是你們硬捧出來的,但是咱們這麼下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我聽說在蘇州起兵的項梁大將軍是楚國將門之後,貨真價實人望很高,已經有許多人去投奔項大將軍,大家要想有個長期的發展,我建議咱們一起去投奔項梁。

眾人被項梁說服,所以一致決定投奔項梁。

項梁的軍隊一下子擴大到萬人。

有錢的越來越有錢,窮的越來越窮,這就是馬太效應。

項梁的馬太效應還在擴大。

六安人英布,是上古賢相皋陶的後裔,也是個不安分的人,小時候有人給他看過相,說他受刑之後能稱王。這個話也許就是騙小孩子的把戲,和周星馳電影中騙小孩拯救世界和平差不多。但是英布還真就把這事記在心裏。長大以後英布犯了罪,被處以黥刑,黥刑就是麵上被刺字,和後來的梁山好漢宋江類似。

在別人看來這是個丟人的事,出去見到熟人都不敢打招呼,英布卻很高興,因為他又向算命先生的預測前進了一步。

後來英布作為囚犯被發配鹹陽去修築驪山陵墓,作為著名的起義培訓學校,在驪山勞改營學期期間,英布因禍得福,結實了不少英雄豪傑,也結實了不少流氓大盜,通過這些人的專業知識,一起從勞改營逃了出來,然後糾結了幾千人,占山為王,成為一夥流寇。

等到陳勝起義以後,英布看到機會來了,就帶著他手下一群流亡分子一起投奔了鄱陽縣縣令吳芮。

吳芮,貴族後裔,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的後人,後吳國被滅,家族流浪到到鄱陽定居,吳芮就出生在鄱陽,從小聰明伶俐,熟讀兵法。

鄱陽地方偏遠,在當時屬於蠻夷之地,秦朝雖然實行郡縣製,但是對於遠離中原的鄱陽缺乏足夠的控製力,這種地方在全國還不少,所以當時的丞相李斯創造性的發明了地方自治的原則,就是允許一些偏遠地區自己推舉長官自己治理,類似於現在的聯邦製,隻要名義上不反抗朝廷即可。

吳芮因為往日的威望,被當地人推舉為鄱陽令,成為當地的軍政一把手。

吳芮是個有遠見的人,他敏銳的預見到秦朝暴政不能長久的特點,抓住機會,積極發展自己的影響力,擴大地盤。到陳勝吳廣起義時,南到福建,東到浙江,西到鄱陽,北到安徽祁門都是他的勢力範圍,手下有軍隊上萬人。

英布投奔吳芮以後,得到了吳芮的充分信任,為了拉攏人心,吳芮舍得下本錢,把女兒嫁給了英布,英布知恩圖報,對吳芮表現的忠心耿耿,吳芮任命英布作為大將軍,舉兵北上進攻秦軍。

雖然從沒有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但是英布軍事天賦很高,連戰連捷,進一步擴大了吳芮的地盤。

雖然獲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吳芮沒有被衝昏頭腦,他很清醒明白以手上的牌,鄱陽群山連綿,地方大,人口少,發展前景不大,並沒有在亂世成就霸業的資本,自身早年發展勢力也是為了自保,如今天下大亂,偏安一隅求自保已經不現實,隻能賭一把。

不能不說吳芮是個聰明人,麵對誘惑誰都想嚐一口,難得的是在嚐過滋味後,還能退回來,這種人雖然當不了老大,但可以活下來。

這時候陳勝的形式已經不妙,項梁有隱隱約約取而代之的勢頭,於是吳芮決定,投奔項梁。

項梁的勢力更加強大,江東之地,都成了項梁的地盤。

項氏一族,終於看到複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