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不愛勞動,劉三同學還染上了一個不良嗜好-喝酒。經常和村裏不三不四的人湊在一起,喝的酩酊大醉,胡言亂語。
比起他老實巴交勤勤懇懇的二哥劉喜,劉三簡直就是不務正業,他的父親經常罵他,村裏的人也經常嘲笑他,認為他沒有出息。
因為生活的太有個性,到了適婚的年齡,連個上門給他介紹對象的人都沒有。
不過村口的兩家賣酒的老板卻對劉三非常恭敬,這是有原因的,在此之前,劉邦經常來他們兩家佘酒喝,喝醉以後就躺在酒館裏睡覺,有一次店家發現劉三睡著以後,變成了一條龍,雖然龍這種動物大家誰都沒有見過,也沒有攝像頭拍下當時的現場情況,但是根據當時情景的描述,兩位老板一致認定,絕對是一條龍。
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從那以後兩個店家連酒錢也不要了,隻要劉三來就盡力款待,絲毫不在意別人在背後怎麼說劉三。
劉三自己對這些一無所知,別人罵他還是捧他都不在意,我行我素,連發小盧綰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不過盧綰非常夠意思,雖然自己家比劉邦家有錢,卻從來不和別人一起嘲笑劉三,還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幫助他,做兄弟做到這份上,劉三非常感動。
愛喝酒不工作,沒有收入,又找不到女朋友,父母經常罵,劉三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更好的發展,劉三決定出去闖一闖。
劉三聽說魏國的信陵君比較不錯,有名有實力,喜歡收養門客,做門客在當時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工種,隻要你有一技之長,找個工作不在話下。如果能力夠強,機會夠好,在大人物家做門客,還有機會被推薦做官,總之,這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好工作。
魏國距離老家徐州也比較近,於是劉三興衝衝的離開家鄉,準備投奔信陵君。誰知道等他到了魏國,信陵君墳頭草都老高了,劉三白忙一場,還搭上不少路費,非常鬱悶,想回去吧,擔心被人嘲笑,不回去自己在魏國舉目無親,正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看到原信陵君的門客張耳正在招納門客,劉三馬上前去應聘。
經過多輪麵試,劉三順利成為張耳的門客,總算是沒有白來一趟。成為門客以後,劉三和張耳相處融洽,關係更進一步,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這份友誼一直維係下來,對彼此的後半生影響很大。
美好的生活總是短暫的,不久之後魏國被秦國吞並,張耳和結拜兄弟陳餘逃亡的不知所蹤,劉三失去了依靠,隻好又回到了沛縣。
回到家鄉以後,作為當地為數不多的海歸,劉三的地位大幅上升,被提名為泗水的亭長,方圓十裏都歸劉三管,入職以後,劉三充分發揮自己在人際關係方麵的特長,與沛縣當地的官員打得火熱,開始小有名氣,尤其是縣裏主管人事的文書蕭何,非常崇拜劉三,經常在劉三報銷經費的時候假公濟私,多報一些給他,劉三很感動,一直記著蕭何的恩情。
有一年劉三作為押運員,押送當地的民夫去首都鹹陽服役,遇到了秦始皇的大隊出巡,這是劉三唯一一次見到秦始皇,這次相遇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那天秦始皇坐在高頭大馬拉著的皇家馬車中,前前後後,男男女女,大隊人馬相隨,馬車外形華麗,裝飾精美,士兵莊嚴肅穆,金盔金甲,隨行錦衣華服,畢恭畢敬,充分體現了大秦帝國的威儀,大秦君主的霸氣。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在秦始皇眼裏,馬車外的跪倒的平民百姓和一條狗沒有什麼分別,他們跪著是他們的本分,他們天生就是應該跪著的。他打死也不會相信,就在不遠處的路邊那個正在鬼鬼祟祟偷瞄的人,會成為他偉大帝國的掘墓人。
劉三此刻遠遠的跪在路邊,他連抬頭看的資格都沒有,隻能偷偷用眼睛的餘光瞄幾下,就這幾眼,看的劉三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車輪轉動的每一聲都像當頭棒喝,不由自主的產生了無盡的遐想:大丈夫就應該是這樣啊!
劉邦發誓: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