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命令原籍魏國的周市帶兵攻取原屬於魏國的土地,任命上蔡封號“房君”的蔡賜為上柱國。蔡賜是陳勝旗下頭號智囊,他上台以後為陳勝推薦了一員大將-周文。
周文,又名周章,是陳縣人,自稱曾經更過楚國的公子春申君黃歇,後來在大將項燕手下作為占卜師,推算時辰吉凶。
陳勝親自麵試了周文,麵試過程中周文口若懸河,用自己良好的理論素養和在大公司工作的經曆狠狠的打動了新登基的楚王,最後周文告訴陳勝,給我一隻軍隊,我幫大王把鹹陽打下來。
陳勝非常高興:果然是人才啊!文有蔡賜,武有周文,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前胸,何愁天下不定,我隻要在陳縣坐鎮,好好做我的大王,等鹹陽攻占了搬家過去,天下就是我的了。這周文比那張耳陳餘牛多了,那兩個家夥隻會淒淒慘慘的說些大話嚇唬我,看大門看久了,腦子壞掉了。
陳勝拜周文為大將軍,命令他帶兵西進,目標鹹陽。
萬裏江山一片紅,形勢一片大好,大家都被短暫的勝利衝昏了頭,在他們看來,鹹陽就和陳縣一樣,不堪一擊。
總有人是清醒的!
孔鮒,是張耳陳餘的好友,也是孔子的第八世孫子,大學問家,焚書坑儒期間,他把家傳的《論語》、《尚書》、《孝經》等書,藏於舊宅的牆壁中,而後隱居嵩山,教弟子百餘人。
等到陳勝吳廣起義,孔鮒已經57歲了,他依舊秉承先祖遺誌,心係天下蒼生,出山相助陳勝,陳勝開始也很尊重他,封他為博士,後來又加封太師。
孔鮒是個聰明人,沒有被當前的錯覺迷惑,他對陳勝說:兵法上說,不依靠敵人不來攻打我,而是仰仗我暫時不可以被攻打而不設防,一旦敵人來了再準備就來不及了,如今雖然形式一片大好,但是距離勝利還很遙遠,大王不應該輕視對手,應該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隻有大王重視,下邊的人才會重視,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保持危機感,這樣才不至於失敗。
陳勝鳥都沒有鳥他!
此刻,大將軍周文帶兵向西,一路招兵買馬,等到達函穀關,已經有戰車千輛,士兵十萬,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從900手無寸鐵的民夫到兵種齊全士氣高昂的十萬大軍,張楚國成為一隻可以真正威脅到秦朝的龐大力量。
鹹陽,一直對關東地區治安問題不聞不問,專心享樂的二世這才明白過來,敵人已經兵臨城下,自己的皇位有危險了。
大澤鄉起義的消息早就傳到了鹹陽,但彼時二世還沉浸在旅遊的興奮中,對於這些掃興的壞消息非常惱火,在他心目中,自己是天命神授的皇帝,神鬼都的給麵子,剛登基不到一年,怎麼會有人造反,怎麼能有人造反。於是誰來稟報有人起義的事情他就殺誰,久而久之,沒有人敢說話,二世主動問起來,大家統一口徑,說不過是一些阿貓阿狗的盜賊,成不了氣候,已經讓當地官員去捕殺了,不就就有好消息。
二世很高興,朕的天下就應該是這樣嘛!
但是現在實在瞞不住了,站在函穀關往東一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這些人當然不是來給二世賀喜的,是來要他命的。
這可怎麼辦?二世慌了!朕的大軍呢?
大王,大軍主力在北方防守匈奴呢,南征的大軍一直沒有回來,現在函穀關的軍隊都在那裏。大臣如實彙報。
那可怎麼辦?二世很緊張。
大王,為今之計,隻有出奇製勝,驪山有幾十萬民夫刑徒,可以挪來救救急,大王隻要赦免他們的罪過和徭役,再派個有能力的人做統帥,對付這些毛賊不在話下。
大臣的建議非常及時,二世稍稍寬心。
誰來統帥?二世有些後悔,蒙家如果在,哪用為這事操心。
群臣一陣躁動,集體推薦了少府令章邯,章邯文官出身,現職是驪山陵墓工程的總監。推薦一個從來沒有帶兵經驗的文官出任救火隊長,有些荒唐,但是推薦大臣給出的理由也很有說服力:章邯是個有才幹的人,做事非常的靠譜,驪山陵墓這樣的大工程他都搞得定,搞定一幫烏合之眾不在話下,何況現在也無人可用,死馬當作活馬醫!
二世想了想,覺得非常有道理,大筆一揮,準奏!
這個曾經誕生了白起,王翦,司馬錯,蒙驁,王齕,王賁,李信等絕世名將的帝國,剛剛統一六國11年,竟然要靠一個監工陵墓的少府令撐場麵,著實是一種悲哀。
但是誰能想到,章邯成為秦國最後一個名將!
二世沒想到,周文沒想到,陳勝沒想到!
帝國的反擊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