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帝二代(2 / 3)

他的哥哥叫蒙恬,正在和扶蘇一起修長城。蒙恬蒙毅兄弟當時合稱“忠信”。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蒙毅,那就是—忠烈滿門!

秦始皇很器重蒙毅,可惜不巧,秦始皇去世前派蒙毅去山川禱告續命,也就是說秦始皇歸天的時候,蒙毅不在。

故事來了!

秦始皇寫給扶蘇的詔書還沒有發出,人先死了。

趙高心裏很著急。

著急的原因在於,按照現在的節奏發展,扶蘇即位,蒙家的地位將進一步上升,這對自己大大不利,扶蘇皇子一直不喜歡他,蒙家更是和自己有過節。

當年趙高曾經犯過錯誤,蒙恬想處死他,多虧秦始皇開恩,才留下一條狗命,如今皇帝歸天,難保哪天蒙恬找他秋後算賬。

不能坐以待斃啊!

前文介紹過,趙高精通律法,所以秦始皇曾指派趙高作為老師指導胡亥的學習,所以和胡亥有師生之誼。

如果胡亥能夠登基,一切就迎刃而解,自己不但有了新靠山,而且可以更進一步。趙高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告訴胡亥,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對於胡亥來說,皇位就像天上的月亮,美是很美,太過遙遠,在此之前他從沒有想到好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大哥的實力擺在那兒,他有些惶恐。

趙高這個時候充分發揮了作為一個陰謀家的實力,他告訴胡亥,你隻需要按照我說的去做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我來搞定,出了事情我來負責。

條件很優厚,籌碼無限大,胡亥稍作考慮,就答應下來

要想胡亥登基,就的有人支持,這個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李斯!!

皇帝歸天,丞相就是最大的官員,搞定李斯,就搞定一切。

在外人開來,李斯已經位極人臣,為秦國立有大功,他的幾個兒子都娶了公主,幾個女兒也都嫁給了王子,長子李由在三川郡任職郡守,三川郡大體上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是秦國控製東方的戰略要地和橋頭堡,在這樣一個地方擔任一把手,前途一片大好,太子扶蘇對他也非常尊重,照常理推論,李斯沒有理解會和趙高這樣一個出身卑賤,開車的小官同流合汙。

但是人都有弱點,李斯的弱點恰恰被趙高抓住。

共同的底層出身經曆,讓趙高和李斯在許多問題上相同的看法,也讓趙高感同身受的明白李斯的想法和憂慮,這種憂慮伴隨李斯的一生,成為他最大的弱點。

那就是對權力地位的極度不安全感。

權力是無與倫比的催情毒藥,一個七十四歲的老人食髓知味,幾十年的宦海沉浮,依舊不肯放手。

為了搞定這位聲名顯赫的丞相,趙高準備了三招。

他找到李斯,用了第一招---開門見山.

對話是這樣的:

趙高: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現在還都不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詔書及符璽也在我那裏,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一句話,丞相看著辦吧!

李斯大吃一驚,這個話說的已經很明白,就是要該著篡位,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李斯道: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李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現今將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給你我,怎麼能夠辜負他呢!

這段話說的義正辭嚴,但是趙高已經聽出了其中的心虛,於是馬上出第二招---欲擒故縱

趙高道:丞相,依您之見,在才能、功績、謀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這幾方麵,您與蒙恬將軍誰更強?

李斯考慮一下,道:我不如蒙恬

這個答案是趙高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使出第三招---趁熱打鐵

趙高道:丞相您是個聰明人,其中的利害關係恐怕比我這個小司機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職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時候,你還能得善終嗎?您之前鞠躬盡瘁,卻也得罪了不少人,您在位子上,誰都不敢動您,一旦您不做丞相了,各種麻煩就來了,您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您的孩子們想想啊!胡亥公子是個厚道人,我認為他是做繼承人最好的人選,希望丞相您好好考慮一下。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段分析直接擊中了李斯的死穴。

背叛與忠誠,取決於能得到什麼,如果有忠誠,那是因為背叛的籌碼還不夠高。

趙高的籌碼足夠大!

李斯象征性的反抗了幾下,最終決定加入趙高的陰謀,不知道他在這個決定的時候,是否想到了上蔡縣的那兩隻老鼠。

大秦帝國的國運在這一天轟然倒塌。

有了李斯的支持,篡位計劃進行的很順利。

計劃第一部分:秘不發喪

李斯認為沙丘平台距離鹹陽遙遠,皇上歸天的消息傳出去,容易造成混亂,所以決定先把這個消息對外保密,等到了鹹陽在發布消息。

他們把秦始皇的屍體安放在車裏,關上車門,放下窗簾,外麵什麼人也看不見。隨從

的人除了胡亥、李斯、趙高和五六個內侍外,別的大臣全不知道秦始皇已經死了。車隊照常向鹹陽進發,每到一個地方,文武百官都照常在車外奏事。

計劃第二部分,矯詔殺扶蘇。

趙高李斯以秦始皇的名義給扶蘇還有蒙恬發了一道詔書,詔書是這樣寫的:

朕到天下巡遊為的是到各名山大川祈禱以求多活幾年,現在扶蘇和蒙恬帶著幾十萬軍隊駐守邊疆,已經有多年了,士兵損耗眾多卻沒有一點功績,還經常上書說我的不是,心中怨恨我,作為我的兒子卻這麼的不孝順,賜給寶劍自殺,將軍蒙恬與扶蘇在一起,卻不知道指出他的過失還與他合謀,作為臣子不忠誠,一起刺殺,兵權交給王離。

這是一道破綻百出的詔書,皇帝怎麼可能如此隨意的誅殺太子和大將,而且一點征兆都沒有。發出這道詔書之前李斯趙高胡亥心裏也都非常忐忑,扶蘇是計劃的關鍵一環,蒙恬手握重兵,如果他們不肯就範,後續的計劃都的完蛋。

但是趙高非常了解扶蘇,他知道扶蘇是個老實孝順好騙的人,這是一場豪賭,賭的就是扶蘇的性格。輸了大家一起死,贏了就贏的天下。

扶蘇接到詔書後,如晴天霹靂,出差邊塞多年,兢兢業業,努力工作,沒有等到表揚就算了,直接讓他自殺,虎毒不食兒啊,莫說這些理由不成立,即使成立也的給個解釋的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