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考場作文語言如何靈活運用(1 / 2)

考場作文語言如何靈活運用

龍門一躍

作者:趙金平

文章的語言猶如人的外表,外表漂亮,會給人以美的感覺;語言優美,文章就會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可很多考生的作文語言幹癟空洞,言之無物,不知所雲,更談不上有感染力。筆者下麵就考生常寫的記敘文和議論文兩種文體,來介紹一下考場作文語言靈活運用的技法。

記敘文

一、讓人物生動起來

很多考生刻畫人物重敘述,輕描寫。其實考生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細節等多方麵的描寫,把人物寫活。尤其在描寫外貌時,不宜千人一麵,不宜麵麵俱到,而要抓住人物與眾不同的特點,對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的部分進行重點刻畫,從而使人物栩栩如生。如優秀作文《一個可憐蟲》中的片段:

飯店的老板娘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子,她有著紅潤的臉蛋、濃密的眉毛,細長的雙眼中總是閃動著熱情的目光;老是未言先笑,聲音也甜甜細細的,像唱歌似的。她的微笑讓我感覺很是親切,仿佛回到自己家一樣輕鬆愉快。……“你有錢,騙鬼去吧!快躲開,趕緊的!”老板娘雙手叉腰,大聲訓斥,絲毫沒有讓老人進屋的意思。看到老人動作有點遲緩,老板娘不耐煩地伸手猛推了一把,然後不悅地轉身進屋子時還啐了一口:“什麼東西!”走到櫃台後時,她又嘟噥了一句:“有錢也不做你們這種人的生意,可憐蟲!”

啟發:1.外貌描寫不能沒有主次,而要選擇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的部分。片段中“熱情的目光”“甜甜細細”“微笑”,和後麵的“大聲訓斥”“不耐煩”“不悅”等形成強烈的反差;故要詳寫。而不影響主題表達的外貌則略去不寫。

2.敘述事情時,不能太過籠統。作者在動作描寫時,選取了準確連貫而具有可感性的動詞“雙手叉腰”“伸手猛推”“啐”“嘟噥”等。這些具有可感性的動詞,本身就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其動態造型的功能很強,用它描繪的人物往往具有浮雕感、立體感。在文章中,使用了這樣連貫可感的動詞,就能使人展開聯想的翅膀,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能動作用,在腦海中勾畫出作者所描寫的人物,增強文章的畫麵感、現場感。

3.語言描寫要符合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同時還應該寫出人說話時的神態。片段中“不耐煩”“不悅”恰到好處地寫出了老板娘的粗俗、勢利。

二、讓景物鮮活起來

記敘文不僅要敘述故事,還要襯以景物描寫。如優秀作文《走進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片段:

(開頭)早晨,淡淡的陽光不安分地跳到我的床上,輕撫著我的臉。太陽躲在窗外,正嗬嗬地笑著。看著在腳邊跳來跳去的陽光,忽然很想擁它入懷。於是我伸出手,張開五指,感受著它的體溫。低下頭,我仿佛看到它撒嬌似的依偎在我胸前。

(結尾)漸漸地,我進入夢鄉。夢裏,有一片燦爛的陽光……

啟發:1.巧用修辭,讓景物生動起來。本文通過擬人,寫出了陽光的可愛。

2.景物描寫,要符合情景,符合人物的心情。

3.景物描寫要前後呼應,語句要簡短,並且要有變化,使文章靈動起來。

三、讓風格突顯出來

1.敏於幽默,讓語言彰顯機智的張力。老舍先生說過:“文字要生動,必須利用幽默。”寫作中,適當地幽生活一默,不僅輕鬆活潑,趣味橫生,還會讓人回味無窮。比如說戒煙很不容易,一般人會說:“戒煙很不容易,我幾次想戒都沒有戒掉。”而馬克·吐溫用完全相反的說法來表示同樣的意思:“戒煙其實很容易,我每年都戒好幾回。”這樣就有了強烈的幽默感。考生在寫作時可以通過滑稽、雙關、反語、諧音、誇張等表現手法,把缺點和優點、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機敏等兩極對立的屬性不動聲色地結合在一起。在這種對立統一中,文章就會現出深刻的意義或智慧的風貌。

2.展示知識,讓語言充滿文學的底蘊。如就同一個作文題目“讀魯迅”寫文章,有的考生隻是平淡地交代了讀魯迅的書或文章的過程;而有位考生以“開書單”的方式巧妙地展示自己的知識麵:“可我既不解《故事新編》與《朝花夕拾》的強烈反差,也疑惑於《野草》的隱晦。夏瑜墳上的花環,狂人病愈前的呼喊,抑或是手持投槍的戰士,人鬼相爭的地獄,於我都難以理喻。《華蓋集》的首篇《咬文嚼字》已令我不解;《三閑集》中長篇大論式批評創造社的文字,更使我從疑惑走向厭煩。讀他關於文字改革的提議,使我產生對他的不信任;聽他對於起義農民的評價,益發使我對他產生懷疑。”這些語言,巧妙地把自己讀過的魯迅作品,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恰到好處地運用到了文章當中去,既充實了文章,又有力地表現了主題,形成了極具文采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