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友天地
作者:杜明昊
模友簡介:杜明昊是一名6年級的小學生,現就讀於東莞鬆山湖中心小學。他從3年級開始接觸航模,主要參加電動遙控模型飛機和模型火箭方麵的項目。2011年,他參加了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獲旋翼模型火箭項目第三名。2011年年底,他與隊友鍾栩濤雙雙入選航天模型國家集訓隊,將代表中國參加2012年9月1~9日在斯洛伐克舉行的世界航天模型錦標賽。
經過層層選拔,我終於獲得了參加2011年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的資格。這可是國內青少年最高級別的賽事了,為此我高興得好幾天睡不著覺。
2011年7月29日,我和其他隊員就到了山東省萊蕪市雪野湖區,為接下來的比賽做準備。比賽場地是一個還在建設中的機場,在這裏我試發了幾支模型火箭。這次比賽用的模型火箭從外觀上看與平時訓練用的差不多,但令我驚奇的是,它們總重僅為幾克。其中回收裝置隻有0.3~0.5g,稍重一些的旋翼每片也隻有0.2g。這些模型都由高手製作,每一支要花費好幾天時間來調試到最佳狀態,真可謂是汗水和智慧的結晶。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比賽的那一天——8月2日。在賽場上,我一直默念隻要賽出水平就行,可輪到自己做準備時卻不由得緊張了。我一邊繞著導火線一邊確認發射架有沒有斜,做完了這些工作,便開始把膠布一圈圈地繞在火藥上(用膠布把火藥粘好,可防止發動機進入模型火箭箭體),以節約比賽時裝火藥的時間。接著,我用手輕碰模型的點火器,反複確認電池是否已裝上。這些都沒問題後,我又打開箱子,拿起模型坐看右看,生怕它某個部分有毛病。
“參加旋翼模型火箭的選手請過來報到”,裁判在一旁提示。我雙手護著模型火箭,迅速跑到裁判麵前。
裁判精神頭十足,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杜—明—昊”,我心裏頓時緊張了起來。
“不用緊張,你是鬆山湖小學的嗎”,他說道。
“是的”,聽了裁判親切的話語,我覺得沒那麼緊張了。
輪到我發射模型了。突然一隻鳥兒從頭頂上飛過,我感覺到了上升氣流。於是將火藥飛快地裝進模型火箭內,再把導火線放進火藥,最後接上點火器。
“4號位申請發射”,我示意裁判。
“可以發射,5、4、3、2、1、發射!”
隻見模型陡直而上,飛快地升到空中,隨著“啪”的一聲響,一條細長的東西被噴了出來,那是旋翼。它先拉著模型在空中繞了2圈,然後4片旋翼同時打開,並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旋轉,延緩了模型的下降速度。
“發射成功”,我不禁大聲喊道,同時目不轉睛地盯著模型的降落路線。
“留空時間是2分04秒。”計時員讀出了我的成績。
我稍做準備,換了一支模型火箭繼續參加第二輪的比賽。上場時風有些大,我開始擔心模型火箭性能會因此受影響。“5、4、3、2、1、發射!”隻見模型飛快上升,而且比其它選手的還要高些,但在反噴時卻迎麵遇見下降氣流。在不利的情況下,這支模型火箭的優良性能發揮出來。盡管有風,它仍然展開了旋翼,並開始旋轉降落。不一會兒,模型像被黏在空中似地不再下降,原來是又遇到了上升氣流。最後這輪比賽我拿到了滿分!最終成績統計出來,我獲得了這個項目的第三名。
比賽結束後,帶隊老師把獎牌掛在我胸前,並說:“這次你得到了第三名,可從拿到獎牌的一刻起,就不是第三名了。”老師的話雖然聽起來很矛盾,但也讓我明白了:榮譽隻是一時的,能力卻是受益終生的。我要努力精進自己的技術,爭取下一屆比賽拿到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