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CEO變更的價值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研究(3 / 3)

最後,本文還發現當期CEO變更無法迅速在公司業績中進行反映,回歸係數對公司業績不顯著,而一期前和兩期前CEO變更對於中國上市公司業績影響顯著,三期前的CEO變更對於企業業績影響逐漸消失,回歸結果不顯著。由此,我們可以證明假設1c成立。

3. 實證結果分析。通過麵板數據Tobit模型回歸結果發現:CEO變更在整體上對於公司業績有促進作用,而CEO任期整體上與公司業績呈現負的相關關係。其中國有企業CEO任期越長對於企業業績越有抑製作用,而虧損企業任期長度對企業業績有負的效應。最後CEO變更的業績影響在發生後一到兩年達到高峰,之後效應遞減直至消失。

然而,國有企業CEO變更並未因其非市場化配置機製而減弱其對於公司業績的促進效果,這可能是因為現階段我國的市場經濟體製不完善、法律法規不完備、信息存在著很大的不對稱性,企業從外部聘任職業經理人承受著巨大的政治、經濟和道德風險,因此,委任製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李衛寧和郭月娟,2011)。而國有企業選拔任用CEO的過程本身也伴隨著繼任CEO以及上級單位政治、經濟、技術、組織資源向其所任職的企業的傾斜,存在一定的企業“自增強”現象(吳能全和曾楚宏,2005)。另外虧損企業通過CEO變更也未如預期假設那樣使企業扭虧為盈。這也許是由於市場普遍將上市企業CEO被辭退、被迫辭職等虧損企業常見的CEO變更原因視為壞消息,股東會拋售手中的股票,引起股票市場的波動,進而引起消費者、其他股東以及合作企業對虧損企業的進一步不信任,從而加深企業所麵臨的資金和市場困境(朱紅軍和林俞,2003)。

四、 研究結論

本文研究和探討了CEO變更這一公司重要事件對於公司業績的影響效果和影響機製。通過對1 554個上市公司2002年到2009年公布的年度報告中的上市公司相關數據的回歸分析,發現:CEO變更從整體上看對於中國上市公司業績有著促進作用,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可以有效地促進公司做出適應市場的變更,提升公司業績水平,但在之後的價值效應逐漸消失。並且,國有企業CEO變更由於伴隨上級單位和CEO本人的經濟、政治、技術和人脈資源,因此其對於公司業績的提升作用大於非國有控股企業。而虧損企業通過變更CEO很難達到扭轉虧損,提高公司業績的目的。因此虧損企業需要對公司資產、公司負債、產品技術水平和營銷水平等等多方麵因素進行綜合改進,才能有效地提高上市虧損企業的業績。

參考文獻:

1. 李新春,蘇曉華.總經理繼任:西方的理論和我國的實踐.管理世界,2001,(4):145-152.

2. 賀小剛,李新春.企業家能力與企業成長:基於中國經驗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005,(1O):101-111.

3. 李衛寧,郭月娟.國有企業CEO 繼任機製理論研究與實踐回顧.改革與戰略,2011,(5):147-149.

4. 周華林,李雪鬆.Tobit模型估計方法與應用.經濟學動態,2012,(5).

5. 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第二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6. 吳能全,曾楚宏.國企經營者選拔機製如何突破“鎖定”狀態.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5,(4):87-91.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混合所有製下控製權市場大股東治理優化研究”(項目號:14SKC08)。

作者簡介:黃幸娟(1967-),女,漢族,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生,職業經理人,研究方向為企業文化和績效管理、知識產權和仲裁法對跨國企業長線發展;嚴子淳(1986-),女,漢族,上海市人,南開大學商學院/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公司治理、戰略轉型。

收稿日期: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