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禁區(1 / 1)

清大學堂全腦開發與學習

人類在認知自己的大腦左右半球之間的功能性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上,花了整整200年的時間。而在19世紀前,對左右腦之間的差異幾乎一無所知。人類對這一自身的認識經曆了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1816年,法國醫生布羅卡偶然碰到一位失語症病人,原來他能講話,患病後卻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檢查表明,他的聽覺器官和發音器官卻完好無損。當患者的屍體被解剖時,布羅卡發現,患者左額葉組織有嚴重病變,他為此寫出了轟動科學界的論文——《人是用左腦說話》。對失語症的研究使人類終於認識到了左腦和右腦,這就是著名的布羅卡分腦區實驗。

真正確立左右腦分工的新觀念,開始於20 世紀50年代。在此我們不能不提及一個人,他就是美國加利福尼亞技術研究院的教授、著名生物學家斯佩裏。他和他的學生開始在動物身上進行裂腦實驗研究,並發現當切斷貓(隨後是猴子)的左右腦之間的全部聯係時,這些動物仍然生活得很正常。更令人興奮的是,他們可以訓練兩個腦半球以相反的方式去完成同一項任務。後來他們又對裂腦人進行了實驗研究,即對嚴重癲癇病人切斷兩半球之間的神經聯係,使其成為相對獨立的半腦半球。結果發現,各自獨立的半球有其自己的意識流,在同一個頭腦中兩種獨立意識平行存在,它們有各自的感覺、知覺、認知、學習以及記憶等。也就是說,左腦同樣具有右腦的功能,右腦也同樣具有左腦的功能,隻是各有分工和側重點而已。

如果進行形象一點的描繪,左腦就像個雄辯家,善於語言和邏輯分析;又像一個科學家,長於抽象思維和複雜計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豐富的情感。

右腦就像個藝術家,長於非語言的形象思維和直覺,對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活動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間想像力極強。不擅言辭,但充滿激情與創造力,感情豐富、幽默、有人情味。

左右腦兩部分由3億個活性神經細胞組成的胼胝體聯結成一個整體,不斷平穩著外界輸入的信息,並將抽象的、整體的圖像與具體的邏輯信息連接起來。奇跡般的事實說明腦功能是一個整體,而且一個半球可以代替另一個半球的功能,半個大腦也能挑起一個大腦的重擔。斯佩裏的研究,在科學史上是相當有特色的。他是在設計大量精巧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形象的"推理,從而得出兩半球功能性差異的科學結論。由於這一傑出的貢獻,1987年,他榮獲了諾貝爾獎。大腦兩半球功能不同的科學論斷得到了醫學界、心理學界的廣泛認可。正是由於斯佩裏的這項研究,促使我們產生了右腦革命的新觀念,使我們開始認識右腦的工作,引導我們沿著正確的道路去探索心靈中那些空閑的空間。

關於左右腦的另一種說法完全可以看成是對斯佩裏腦科學成果的補充,即認為左腦儲存的信息一般是我們出生後所獲得的,在左腦反複得到強化的信息最終轉存在了我們的右腦,而右腦繼承了我們祖先的遺傳因子,是祖先智慧的代言人。

今天,我們在斯佩裏的結論基礎上經研究總結出:我們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具有語言功能,擅長邏輯推理,主要儲存人出生以後所獲取的信息。我們日常生活用的最多的就是左腦,因此又將其稱為"現代腦"。右腦具有形象思維能力,但不具有語言功能。右腦的信息來源渠道:一是人出生後憑直觀感受直接攝取的;二是經過左腦反複強化的信息轉存的;三是祖先所經曆的人和事經過濃縮後遺傳下來的。因此我們又將右腦稱為"祖先腦"。

左右腦相比,右腦處於弱勢,隻有在左腦的興奮鎮靜下來後,右腦才有"表現"的機會。但右腦存貯的信息包含了500萬年來祖先所經曆的人和事,其潛能相當於左腦的10萬倍。把我們的大腦比喻為沉睡的巨人毫不為過。開發智能首當其衝的任務是發掘右腦的潛能。

如果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左右腦的功能性差異和各自的優勢,那麼我們就可以破解好多腦之謎,比如對精神分裂症、抑鬱症、躁狂症和夢幻等均可做出科學的闡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