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郭斌上景室山時,向華佗誠懇地道出此番建立潁川郡立醫院的初衷後,便獲得了他的大力支持,因此方將得意弟子樊阿派了出來。這個醫院中目前隻有樊阿一位主治醫生,其他十幾個從附近招募而來的鄉間的赤腳醫生,則暫時跟在樊阿身邊當作助手。另外,郭斌還讓樊阿在陽翟縣學與伏龍山莊學堂中挑選了十幾個學生,則跟隨在樊阿身邊學習醫術。當然,董杏兒手下的曾上過戰場的醫護隊伍,自也被編在了醫院中,學習護理以及簡單的外科手術。若是沒有郭斌橫空出世,這些身世可憐的弱女子們在亂世之中求存都極為難,又怎麼可能會像如今一般成為軍中以及醫院中受萬眾矚目,甚至能與未來的“主母”拉上關係的“重要人物”呢?
無論是武功還是醫學,中國人自來便有留一手的習慣,都害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不過華佗雖確是江湖中人,胸懷卻極是寬廣,亦從沒有門戶之見,否則當初也不會為了給郭斌治病而將珍貴的五禽戲傳授給他。因此,對於華佗乃至整個景室山一脈,郭斌都是心懷感激的。
為了時刻提醒眾人醫院中救人為本的理念,在新建的潁川郡公立醫院門前便立了一塊石碑,上麵是郭斌親手所書的二十幾個字:“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生長全,以養其身。”
醫院建成之後,頓時便成為陽翟縣周邊乃至整個潁川郡中的醫療保健中心。剛剛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普通老百姓雖尚沒有前往醫院療病的心思與閑暇,潁川郡中各地的豪門富戶卻都成了醫院的常客。這倒不是說潁川的有錢人都身體不好,在這個溫飽尚是整個社會上大多數人最高追求的時代,能夠吃飽飯並能夠有肉吃,那便是極奢侈的生活了,其身體素質自然也會更高。畢竟此時即便是中小地主家裏,也不可能頓頓有肉吃啊!那種每餐飯食都要有酒有肉的“美好生活”,隻是極少數頂級豪門大族的日常罷了。
不過,在郭斌的刻意引導下,潁川全郡不好說,至少陽翟縣境內居民們的飲食結構有了極大的改變。隨著建築業和各種工商業在陽翟縣的興起,陽翟縣以及附近的長社縣內從事工商業的人口飛速增多,各大工廠與酒樓、餐館等第二、第三產業竟開始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情況,這也從側麵反映出陽翟縣與長社縣內非農業人口的比重正在急速增加,被禁錮在土地上的隱戶比重自然也相應降低。
工商業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發生極大變化,乳製品、肉製品等高蛋白食品也走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這使得陽翟縣周邊的居民身體素質有了極大提升的同時,其患病的幾率自然也低了許多。同樣的道理,原本錦衣玉食的豪門大戶以及遍布鄉村的中小地主們的身體素質自然更高。
潁川郡公立醫院所以吸引了潁川郡中的豪門大戶前來療病,靠的卻還是樊阿這位景室山華佗親傳弟子的名聲。但凡是在一地混得風生水起的家族,誰沒有一點兒江湖上的關係?景室山華佗醫術深湛,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的大名較之其高深莫測的武功更加聲名遠播,郭斌竟說動其嫡傳的弟子樊阿前來陽翟坐堂行醫,這些豪門大戶們但凡有個頭疼腦熱的,自然上趕著前來送錢啊!
另外,前來給郭斌新近搞的這個醫院捧場,也是許多豪門大族向郭斌示好的途徑之一。然而,當樊阿在眾目睽睽之下施展其最擅長的針灸之術,將一位病重老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之後,捧場就變成了“迷信”。有錢之人最為惜命,許多原本沒有什麼大病的有錢人,也非得要在郡立醫院中住兩天才能放心離去。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對郭斌行政措施的信任與支持。這一兩年中,潁川郡的豪門大戶們跟著郭斌,都算是大大地撈了一筆,各自的身家固然翻著跟頭地往上漲,對郭斌行政措施的信賴程度自然也是極高的。潁川郡豪門大戶之間已經悄然形成了一個共識:“想要賺大錢,跟著郭使君。”郭斌的影響力,已經在潁川郡中悄然生根發芽,潁川各郡中百姓對他的支持程度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所謂民心所向,如今的郭斌已經初露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