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在中原地區如此錯綜複雜的環境下,再將北方的騎馬民族引進來,造成更大的混亂,郭斌隻能小心翼翼地、極有限地發展雙邊貿易,為潁川郡在中原大亂中更好地占據優勢地位盡最大的努力。因為在中原大亂之中,塞外草原上的戰馬永遠都是昂貴而作用巨大的戰略物資。
因此,可以說連通塞外三城與京師洛陽的道路,堪稱塞外三城貿易市場的生命線,這條路安全與否直接關係到郭斌積蓄力量的進度,因此郭斌對於這條路上鏢局的這一布局的重視程度方如此之高。
按照他原來的打算,潁川郡本是要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用於保證商路安全的。然而,組建騎兵部隊非但極為紮眼,容易引起天子與當朝諸公的誤會,所耗更是巨大。況且,各家商隊在這條路上來來往往,各自出發的時間不同,商隊的規模也自不同,若想要保證這條商隊上的每個商隊的安全,便需給每一支商隊配備相當數量的騎兵,如此一來所需要的騎兵部隊的規模那可大了去了,非得達到上萬騎的規模,方能對這條商路基本形成有效的控製力。
因此,組建騎兵部隊的動議尚未提出,便胎死腹中。直到在南下的路上遇到了劉辟,郭斌方靈機一動,想到了鏢局這個法子。
首先,幹鏢局是一項買賣,它在曆史上所以能夠出現並生存下來,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它必然有自己的一套生態係統的。鏢局在押鏢之前自然要收取鏢銀,因此是一個自負盈虧的民間商業組織,通過在江湖上“有頭有臉”的劉辟與商路上大大小小的山寨建立聯係,形成互相依存的貿易關係後,鏢局便可以隻靠著一支鏢旗走遍商路,較之組建騎兵部隊所省下的成本可海了去了。
其次,鏢局的建立雖然獲得了郭斌的支持,甚至是他親自提出的動議並親自設計了這麼個組織出來,有很深的官方背景,可它畢竟是個民間組織,在許多事情上行事會更加方便一點兒。否則,若是郭斌親自派人去商路上的各個山寨談生意,還不得搞得滿城風雨?到時候,不定誰就會給他頭上扣一個溝通黃巾賊的罪名,這在如今的情勢下固然不值一哂,可若是在對景的時候被人拿出來,說不定就是個大事件。
而若是依靠鏢局行事,即便大家心裏都清楚這是背後郭斌的首尾,卻拿不到台麵上說事兒,即便是到時候被人拿出來,一句不知情便可搪塞得過去。而如今以鏢局的名義與這些山寨建立聯係,若是想要將他們招安了,也有個合適的人出麵,這在關鍵時刻卻是有可能派上大用場的。
後來,郭斌越琢磨越覺得此事可行,便直接決定讓劉辟帶著手下北上陽翟,自己再聯絡了戲誌才,通過書信交代清楚了鏢局的運行方式。就這樣,鏢局早在郭斌從交州北上抵達陽翟之前便已經開始運作了,身為鏢局總鏢頭的劉辟,也早已帶著幾個心腹手下北上探路去了。
鏢局的名號是郭斌取的,充分尊重了他作為一個重生者的惡趣味,叫做“福威鏢局”。因此,後來每當他看到鏢局的頭號扛把子劉辟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地想起金大俠小說中的林遠圖,也會不自覺促狹地瞧向劉辟的下三路,常常搞得劉辟遍體生寒,差點兒以為這位有龍陽之好。
玩笑歸玩笑,誰都無法否認如此局麵下鏢局的重要作用,它的出現使得混亂而無序的商路變得有序而安全,既為天下各處的豪門大戶節省了護衛商路的龐大花銷,又為綏靖地方發揮了巨大作用。
無可否認的是,便是再罪大惡極之人,心中都是向善的,沒有人天生便想著做個壞人,商路沿途山寨中的好漢、綠林自然也不例外。許多老百姓所以被裹挾進入黃巾軍,或者進入山寨之中,不是真的因為他們好逸惡勞,整日裏想著不勞而獲,要通過劫道獲得生活來源,隻是他們在家中生活不下去罷了。
黃巾之亂的另一個危害,就是將許多原本尚可勉強維持的家庭搞成了赤貧,卻又沒有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而地方官府的不作為,或者說軍頭功臣充當地方行政主官的錯誤決定,使得地方政府無力有效解決赤貧百姓的吃飯生活問題,因此老百姓們一經撩 撥便進了山寨。
郭斌與山寨合作的方式,為他們提供了生產生活的最低保障,使得他們可以在山寨附近結廬種田,從此穩定下來。那麼郭斌這樣的安排,使得鏢局拿著各地豪門大戶商隊的錢穩定商路,同時又可順道解決山寨的經濟問題,待山寨發展成可以獨立運行的小鎮子後,將他們轉化為編戶齊民便不再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