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李曼莉和譚廣安(2 / 2)

譚喜玉一聽消息,昏厥了過去。在家人的呼喊之下,抗日英雄譚喜玉病逝了。委員長親自寫了挽聯。黨國中央軍第十九軍軍長、中將譚喜玉,一代英豪,一生為黨國兢兢業業的奉獻,終究染病身亡。委員長在吊唁會上抹著淚水說:“廣安阿,譚廣安,你就這麼去了。”這位光著頭的委員長日子不好過,身邊的老家夥一個個走了,自己獨木難支。

李曼莉自從得知“愛人”身亡之後,心也死了。整日坐在廣安塔下傾訴自己的思念,在蘭城縣縣長那要了一份教師的工作,把薪酬都花了在接濟乞丐、流浪兒身上,孤身一人居住在曼莉廟裏。

晚上,李曼莉孤獨的坐在用竹子編成的涼椅上。隔街相望廣安塔,望眼欲穿。像是傳說中那海邊的望夫石一樣,久久不能如願。

時間過了很久很久,蘭城縣的縣長也換了一輪又一輪,縣長們非常欽佩李曼莉的為人,縣民們因為李曼莉的毫無私心的奉獻,改口稱李曼莉為慈愛娘娘,並稱那座廟為曼莉娘娘廟。

一日,山上的土匪進了縣城。殺害了縣長,滿城到處的搶劫。李曼莉的娘娘廟裏收留了很多縣民,土匪們發現了這個還略有姿色女教師,無情的將她強奸了。縣民們為了保護李曼莉,男女老少們被殺害了不少。

縣裏的武裝人員打回來的時候,娘娘廟到處都是鮮血,死屍。等發現李曼莉,她嘴上神神叨叨的,瘋了一樣跑出去,從此沒了音信。娘娘廟因為死了人,也沒人繼續打理,慢慢的衰落起來。

但是兩人的愛情,像是廣安塔和娘娘廟一樣,世世代代永久的守望著,相伴著。

鄭毅在宿舍裏翻著泛黃的信件,那是譚喜玉和李曼莉愛情的見證。隨意打開幾封寫到:“廣安,見信好。我現在人在紅都,這裏一切都好。希望你也好。”“曼莉,我軍已經打到了小日本占領區的內部,殲滅了很多敵人,收獲了很多武器。我受了點傷,不過問題不大,現在正在醫院裏靜養,很想你。”“廣安,聽到你住院的消息我非常之焦急,但是我現在工作很忙,建設抗日根據地的工作非常之繁重,無法能來到你的身邊守候你,我萬分的抱歉。”“曼莉,我已經出院,隨我的部隊打到了東北,小日本投降的日子不遠了,‘米國’的海軍在中途島大捷,占領區也被我軍打散。我們就快要勝利了,等抗日結束,我要娶你。”“廣安,聽聞你部隊打了大勝仗我很高興。隻要等到趕走小日本,我們就能相聚了。我萬分的想你。”“曼莉,我軍和盟國已經把東北三省的殘敵消滅。離我們凱旋的日子已經不遠,我想讓那日子趕緊的到來,我一定要跟你生很多孩子。”

鄭毅看著這些見證曆史和愛情的信件,眼中已經飽含著淚水。默默的點起了一支煙,原來李老太是革命先烈。而廣安塔和娘娘廟有這麼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鄭毅隨即提起了筆,卻寫不出字來,這樣唯美的感情故事怎麼用文字就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