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娟還想說些什麼,李德尚像壯士一般的離開了。兩人一老一少的搭檔工作好幾年了,李德尚對向娟很照顧,兩人有時候像父女一樣,想到這裏向娟的眼眶也濕濕的。
鄭毅走到向娟旁邊,用細微的聲音說:“向鄉長,韓書記和童縣長的問責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我害怕的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記者亂寫會造成惡劣影響。我覺得我們要主動出擊,我想了一個法子。你聽我說…….”
這一天,對於高井不是好過的日子。市人民報社寫的新聞還算不偏不倚,高井鄉修路工程發生事故,死亡一人,重傷兩人。而某些報社含沙射影的描述事件有不可告人的的秘密,領導收受賄賂購買劣質炸藥,現場為何沒有專業持爆破上崗證的人員,炮轟高井領導層的無能和失職。事件不停的發酵,就連蘭城縣委、縣政府也受到不少衝擊力。韓淵和童猛的壓力也不小,市委市政府領導雙雙打電話來問責,而常務副縣長李樹卻幸災樂禍,他巴不得蘭城縣亂起來,等待市委對縣裏的追責,自己會不會有機可趁當上縣長。
事件在第七天之後發生了轉機,烏蒙市評十大傑出黨員,將原清河村村支書周元慶列在了首位。隨即,市人民報社將風向扭轉,原高井鄉清河村村支書周元慶為了趕修路工程進度,個人站在戰鬥的第一線,因公犧牲。其他報社的主編也不是傻子,聞到風向,將所有負麵新聞全部取締,跟著浪潮出了後續的報道,在采訪了周元慶的家屬之後,各大報社發聲請求市委市政府追封周元慶為烈士,其家屬應受到黨和政府的照顧。
一場風波就此結束,修路工程也隨即重新展開。背後提供良策的正是鄭毅,陳道的伯父陳曉峰也幫了不少的忙。李德尚和向娟在高井鄉領導會議特別邀請鄭毅和陳道參加,表彰兩人對高井的貢獻,給兩人記了一功。特別是負責現場監督的組織委員李梅,千恩萬謝的握住兩人的手緊緊的不放開,要知道,如果事情繼續惡化,李梅的組織委員這個小小烏紗帽是第一個被摘掉的。韓淵和童猛看見事情發生了轉機也長舒一口氣,聽了向娟的彙報,兩人也專程召喚鄭毅和陳道在各自的辦公室當麵誇獎兩人,並且把兩人列入了市委黨校儲備幹部學習班的名單之中。李樹卻是很鬱悶,怎麼危機就一下子化解了。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鄭毅的陽謀手腕初露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