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收複長安 上(1 / 2)

城牆之上的叛軍,那也都是叛軍中的精銳之師,雖不敢說各個都是身經百戰吧,但是也都是經過戰場上的硝煙洗禮的老兵。可是像今天這樣,隻能被動的挨打,卻無法還手的仗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遇到,所以心中的那種憋屈和不甘便可想而知。

眼見著城下麵攻城車已經來到了吊橋之上,唯一能夠夠得到他們的,也就剩下城門樓之上的叛軍士卒了。但是他們剛剛露出頭來,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將防守用的滾木擂石搬出來,一支七尺長的床弩便已經嵌入到窗口處,巨大的慣性使得整個城門樓都忍不住發出一陣呻*吟聲,嚇得叛軍們趕緊的又躲回到房間以內。

攻城車是由八個輪子和一個鐵架子所組成的主體,鐵架子的上橫梁下麵用鐵索拴著一根長兩丈,粗約兩抱的巨木,巨木的前端被削尖並包上生鐵,撞擊城門的時候需要由數十名孔武有力的士卒才能將之操縱。攻城車的頂部是用兩層生牛皮製造的人字形保護層,擁有防火、防水(開水)、防油(熱油)的三防效果,對於弓箭和落石也有不錯的抵禦效果。一般情況下,城門是很難在攻城車的撞擊下堅持半個時辰的,所以當攻城車撞擊城門聲響起的那一刻,守城的叛軍士卒便意識到,城門已經很難守得住了。

城牆之上的叛軍被城外的諾羌遊騎兵給壓製的死死地,根本連頭都抬不起來,就更加不要說進行反擊了。城門樓上的叛軍倒是抽空向下拋擲了一些個落石和熱油,怎奈城外的五架床弩改變了最初時候的一同發射的習慣,改成輪流發射,這樣一來就不再有發射的間隔,有幾個非常不幸的叛軍士卒,在準備向城門口拋擲落實的時候,被床弩射中,第一個人直接被射成了兩節,然後餘力未解的床弩又連續將兩個人穿成了糖葫蘆後,釘在了城門樓的立柱上,自此便再也沒有叛軍士卒敢在城門樓上露頭。

城門在堅持了一炷香的事件後,伴隨著一聲巨大的轟鳴聲,終於被攻城車給撞出一個近一人高的巨大窟窿。早已經等在門口的十餘名連弩手對著這個窟窿內就是一陣亂射,使得那些個正準備在城門被攻破後從內衝殺出來,殺正在攻城的諾羌士卒一個措手不及的叛軍們,頃刻間便倒下了一片。攻城車稍稍調轉了一下方向,直到將城門的下半截徹底的摧毀後,這才被諾羌士卒推到了城門的一側。

再次準備發動反衝鋒的叛軍,又一次被站在城門兩側的諾羌連弩手給打了回去。還不等他們再一次整理好隊伍,諾羌的陌刀兵們已經排好了十人一排的隊伍,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身上散發著懾人的氣勢,高舉著手中的陌刀向著叛軍壓了過去。

陌刀兵雖然攻擊力強大,卻是一種極度燒錢的兵種,培養出一名陌刀兵的花費,甚至於超過了兩名輕騎兵,基本上等同於十名刀盾兵的價值,所以在唐朝末期這種遍地戰火不斷的時期,早已經看不到成建製的陌刀兵的身影。

至於叛軍,則是這個時代最為標準的兵種配置——刀盾兵在前,長槍兵位於其後,最後再輔以弓箭兵進行遠程壓製。這種配置在與騎兵交戰之時並不具備優勢,充其量也就是能夠與騎兵拚個旗鼓相當。不過這個時代的大唐,已經沒有多少可以飼養戰馬的地方,所以在軍中騎兵的編製已經很小,上萬人的部隊當中,都很難找出一支千人隊的騎兵,所以也就無法彰顯出騎兵在作戰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