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五千步兵敗局已定,後麵跟上的五千支援部隊還沒有進入戰場,薛平的大軍卻在這個時候全線壓上,叛軍的主將不禁有些心慌,情急之下他便下達了後撤的命令,目的是讓後麵跟進的那五千人馬退回來,然後再重新布置陣型再戰。也不知道是他下達命令的時候沒有說清楚,還是傳令兵的理解出了錯誤,總之叛軍在這個時候突然間敲響了代表收兵的銅鑼。
這個時候正在與陌刀兵交戰的叛軍士卒至少還有三千多人,原本就已經被諾羌陌刀兵強大的攻擊力嚇得膽戰心驚,這時中軍突然間敲響收兵的銅鑼,他們先是一愣緊接著便想到:此時收兵不就意味著自己的這條命豈不就可以保住了?驚喜之餘紛紛掉頭便往回跑。
他們這麼轉頭就跑不要緊,原本是上來支援他們的那五千步兵,此刻就在他們身後幾十步的地方,當聽到鳴金收兵的命令後,剛剛轉過身往回走,就被後麵跑過來的那三千人給衝進了隊伍當中。原本整齊劃一的隊伍被這些人一衝,立刻便亂做了一團,等到他們在軍官的指揮下好不容易重新整理好隊形的時候,先前衝亂他們隊形的那三千士卒早就跑到他們的前麵去了。而這個時候諾羌的陌刀兵已經到了他們的身後,而諾羌的騎兵們這個時候已經從兩側超越了他們,直奔前麵正在逃跑的士卒而去,頃刻間雙方便混站在了一起。
但是,不論是陌刀兵對陣叛軍的步兵,還是騎兵對陣正在四散而逃的潰卒,都擁有絕對的優勢,更不要說還是從他們的背後發動的攻勢。頓時間戰場上的八千多叛軍的士卒便陷入了絕對的被動當中。叛軍的主將見到這個情況後,已經沒有心思再去追究是誰下達了錯誤命令的責任,趕緊下令剩下的部隊退回到城內。
然而諾羌的近萬騎兵此刻已經猛撲過來,叛軍的士卒這個時候都想搶先回到城內,但是城門隻有那麼寬,一下子根本就不可能讓近兩萬人都退進城內,在你爭我搶的情況下,城門口以及吊橋上擠成了一鍋粥,結果就變成了誰也無法進入到城內。
排在後麵的叛軍主將見到情況不妙,知道要想在對方到來之前退入城內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當即便帶領著手下的騎兵隊伍,撇下了近兩萬的步軍不管,自己繞城而逃。等到叛軍剩下的部隊發現情況不妙,也想繞城而跑的時候,諾羌的大部隊已經來到了近前,無奈之餘為了活命隻好放下手中的兵器投降。而先行進入到城內的約三千人馬以及留守在城內的兩千人馬,在見到大勢已去之後趕緊從對麵的城門逃出,其餘來不及逃走的部隊則全部成為了薛平的階下囚。
至此整個戰鬥宣告結束,薛平以一萬人馬對陣叛軍三萬人馬的情況下,由於對方的一係列的失誤,最終以殺敵近萬獲勝而告終。而這近萬的戰果當中,隻有不到七千人是諾羌士卒殺死的,剩下的約兩千人都是在叛軍試圖退回到城內時,在吊橋之上相互廝殺或者落入水中而死的。而薛平為這場戰爭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不到五百人的傷亡,而且其中陣亡的數量還不足百人。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低的傷亡,實際上也並不難理解。叛軍的步兵方隊是以短刀兵為主,後麵輔以弓箭兵。短刀兵在麵對陌刀兵這樣的重步兵的時候,想要破開他們身上鐵罐子一般的鎧甲實在過於難為他們,他們身後的弓箭兵的射程,還及不上諾羌連弩兵的一半射程,自始至終都被連弩兵壓製的死死地,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射出手中的弓箭,這也是諾羌人損傷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不到五百人的傷亡代價,俘獲了一萬五千名以上的叛軍士卒,這筆帳怎麼算都是非常合適的,雷霆的臉上不再是陰沉的表情,轉而流露出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