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較勁,生命才有嚼勁兒
精彩點擊
作者:李丹崖
男孩一直是班級裏成績最出色學生,連續三年成績都是第一。第四年的期末考試,男孩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家裏,哭喪著臉對媽媽說:“媽媽,這一次,我要令你失望了。”“怎麼了?”望著手握考卷的孩子,媽媽停下手裏正在做的饅頭,關切地問,“難道你這次沒有考第一名?”“不是,我是考了第一名,然而還有一個與我並列第一名的女孩。原來她都是第二名,這次趕上來了!”
聽了男孩的話,母親笑了笑說:“原來是這樣呀!第一名又不是咱家獨家經營,為啥就非得你常年霸著?”男孩哭了,他覺得委屈。原來母親也不替他“撐腰”。
母親用滿是麵的手把他拉過來說:“別哭了,看看我做的饅頭。”“看看饅頭就能把我的第一名找回來嗎?”“可以的。”母親斬釘截鐵地說。“孩子,有時候,這考試就好比是做饅頭。饅頭若要好吃,盤麵最重要,麵盤得不到位,饅頭會太過暄騰,散如麵包,吃不出香來。好的饅頭,需要做饅頭的人有手勁兒,盤麵盤得到位,就好比手臂與麵團較幼兒,這樣做出來的饅頭才有嚼勁兒。而與之相反,隨便盤幾下,就上鍋蒸,饅頭多半會癱軟在籠屜上,沒有型,也不好吃。”男孩若有所悟。母親繼續說:“其實,有時候做人和做饅頭是一個道理,有人跟你較勁,你的生命才有嚼勁兒。”
這個男孩後來長大了,他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長期鶴立雞群,你就隻會低頭俯視別人;若是在雞群裏放進兩隻鶴,這樣的鶴才不會患上“低頭病”。一個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的人,那麼他不久就要被別人超越,且一旦被超越就永遠超不過別人。這是生命的怪圈,也是心理上的“比肩效應”。
這個男孩其實就是我,感謝母親,用做饅頭的道理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心態積極健康的人,這是我生命中彌足珍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