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颶風清萍(1 / 2)

秦王如此自責李斯等人皆是一愣,但見秦王從袍袖中掏出一卷竹簡念道:“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以利劍刺之;立其君臣,良將隨其後。”

嬴政渾厚而又咬字極重的口音在議事堂不斷回蕩。

“這是長史先前針對六國的一篇上書,其意是教導本王對待六國君臣以及天下反秦之人的手段,當時本王覺得重金利誘、刺客暗殺皆非謀國大道便未入心。直到昨夜,本王在看了趙高關於行刺失利的報告後,這才又想起長史先前的教誨。”

李斯方才一聽便知是自己的文章,隻不明白秦王之意,如今見秦王一口一個教導、教誨,李斯又坐不住了,趕忙站起剛說了句“我王”便被秦王打斷了。

“長史早已將大秦和山東六國冰炭不可同器的道理看清,嬴政卻還在糾結於自家臉麵是否好看的幼稚之事上。這次行動前,若是嬴政將此事當成國政軍略一般鄭重其事,又豈會讓鄧飛一人率昌國君的家族護衛前往。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嬴政覺得此舉無關大局可有可無!”嬴政長歎一聲道。

聽到這裏眾人皆心生感奮,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麼。

這便是秦王,這便是嬴政,身為天下第一大國的領導者一旦意識到自身的錯誤,絕不加以掩飾,而是坦然承認。

也是因為如此,秦國才能文臣武將濟濟一堂,天下有識之士無論敵我,一旦見過秦王也無不為之折服。

“我王切莫自責,為國效力乃是臣下職責所在,何敢言教!失利之事也是臣等草率之過,我王隻是讚成臣下方針而已!”李斯好不容易壓下心中激動,趕忙說道。

“好了,好了,若是繼續爭論不休,還如何能議事,本王再次鄭重說明:此時非一般時日,國家正值用人之際,豈能因一次失利就責罰國家棟梁。但我大秦一步步走來能成為天下第一強國,便是因嚴格依據商君之法治國。何為商君之法?便是‘有功必獎,有過必罰’八個字,所以這次失利之責由本王一力承擔!”嬴政斷然說道。

“臣等謝過我王!”堂堂秦王有如此胸襟,如此擔當李斯等人還能說什麼,隻能異口同聲道。

“長史有何謀劃?”嬴政隻一句話便進入議事。

“臣的謀劃一如既往,經濟對抗之,劍士刺殺之。但白霖逃過一劫想來必然會百般防備,所以臣也是八個字‘精心準備,一擊格殺’!請我王明斷!”李斯顯得十分精神抖擻。

“既如此本王斷之!”嬴政顯然胸有成竹,“第一,從現在開始,刺殺三大巨商之事全權由趙高負責;第二,昌國君不再過問此事,以封君身份統領大內、少內、關市三署,全力應對眼下的經濟饑荒危機;第三,李斯以長史身份兼領河渠署,全力支援鄭國務必保障河工如期完成。”

李、方、趙三人之聰慧皆是人中上等,聞聽秦王如此布置三人皆是心中大喜。

當下便都拱手深躬,雄赳赳氣昂昂的異口同聲道:“臣等領命!請我王放心,臣等定然不辱使命!”

“經濟饑荒與河工之事在昌國君、長史歸署會議後,於朝會知會群臣後本王決之,今日隻議‘刺白’一事。”嬴政看向趙高。

趙高見秦王將刺殺三大巨商之事交由自己全權負責,心中早已大喜過望。

這是因為方才秦王早已申明刺殺天下反秦者亦是國家大政,如果自己能順利完成任務,這份功業定然不薄。

如今秦王看向自己示意自己說話,當下便說道:“稟大王,小高子準備派出三十名銅鷹銳士和三名銀鷹銳士,由雷鷹鄧飛和鬼鷹冷鋒率領,執行‘刺白’行動!”

黑鷹中的探員戰將皆是出自軍中的精銳猛士,他們經過選拔進入黑鷹後還要接受訓練和再次選拔。

根據選拔的成績高低,戰力強弱不等的戰士會被分別選入黑鷹的四支隊伍。

這四支隊伍依據強弱分別稱作金鷹銳士隊、銀鷹銳士隊、銅鷹銳士隊、鐵鷹銳士隊。

鐵鷹銳士隊人數三千,個個皆是馬戰、步戰的精銳戰士,鐵鷹銳士位列四支隊伍之末,但其戰力卻足與抗衡六國的精銳部隊。

銅鷹銳士隊人數三百,銅鷹銳士不僅精通戰場格殺,更都有一身不俗的武藝,其內力均至貪狼境。

銀鷹銳士隊是秦王的內衛隊,很少被派出執行任務,銀鷹銳士人數雖隻有三十人,但他們每個人的內力都至少在巨門境。

而金鷹銳士隊人數更少,不過寥寥十人,但卻是四支隊伍中最強,據說他們的戰力僅在七戰鷹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