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該成親了(2 / 2)

說真的,柳家莊的這個柳巧珍,雖沒有媒婆誇的那樣天上有,地下無的,卻也著實是一個,十裏八村難得一見的好姑娘。相貌生的嬌美俊秀不說,單她那愛老惜嫂的好品行,就足以羨煞四鄰八舍的媳婦、嬸嬸們。

柳巧珍的父親柳四書,原名柳永根,是鄉裏的一位教書先生。因他知書識禮,一肚子的學問,平時又酷愛個四書五經什麼的,故,被鄉人送以“柳四書”的名號。此人溫文儒雅,善良和氣。雖貌似十足的老夫子、老學究,思想上,卻並不愚腐古板。

柳四書膝下育有一子一女。唯一的兒子柳誌遠,在省城讀書的時候,就結識了不少的進步青年。七七事變發生後,那時的他,就想棄筆從戎,加入抗日的隊伍,可礙於自己是家裏唯一的根苗,父母著實是舍不得,才於不得已中,畢業後返回了家鄉,娶了鄰村的蘭子姑娘為妻。算是按父母之意成了家。

鬼子入侵縣城之後,望著燒殺搶擄、慘無人性的日本鬼子,一腔熱血的柳誌遠,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不顧妻子的哭勸反對,瞞著自己的父母,毅然離家,選擇加入了一心專打日本鬼子的人民軍隊。

柳誌遠離家後,那時的巧珍才十三四歲,懂事的她,就主動擔起了照顧嫂子的任務。那時嫂子已有了六個多月的身孕,行動不便不說,更加上傷心丈夫在自己即將臨盆的時節,狠心離去,而整日悶悶不樂。為人兒媳的她,又不敢向公婆抱怨,隻有一個人悄悄躲在房裏流淚。

善良的柳巧珍,特別理解嫂子的心情,不僅白天陪著嫂子一起針線,晚上還擔心嫂子起坐不方便,而陪著嫂子一起休息。在她細心的安慰照料下,嫂子的心情漸漸的好起來,順利的為柳家生下了一個大胖孫子,讓同樣憂心重重的柳家二老,臉上也有了笑模樣。

姑嫂二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姐妹。兩人一起侍奉著爹娘,照看著家裏新添的小寶貝。一家人的日子雖算不上福裕,卻也過的和樂融融。這和睦溫馨的家庭氣氛,竟皆是緣於通情達理的柳巧珍。

。。。。。。

那時的婆媳關係,一直都是壓製與被壓製的關係。“兒媳婦”三個字,活脫就是受虐受氣的代名詞。婆婆的盛氣淩人,兒媳的逆來順受,時刻驗證著“百年的媳婦熬成婆!”這八個字的精準。單隻一個“熬”字,就足以道出了為人兒媳時的,那種辛酸和地位。

這代代傳承的婆媳間的惡性循環璉接,在柳四書家也曾一度沒有什麼例外。剛進門時的柳誌遠媳婦蘭子,自然也逃不出這鐵打的規律。

柳四書之妻平日為人頗稱厚道,但終於“熬”成了“婆”的她,卻依然覺得兒媳婦多做少吃,是天經地意的事兒。髒活累活全歸兒媳婦,好吃好喝減半或者沒有份兒,這都是理所應當的規矩。

沒想到母親這在世人眼裏無可厚非的做法,卻在女兒柳巧珍這兒行不通了。尤其是兒子離家之後,未及十四歲的巧珍竟與母親公開宣戰,為嫂子鳴著不平。

每當母親讓嫂子多做髒活累活的時候,雖然年小力弱但性格卻耿直倔強的柳巧珍,立馬跟嫂子一起爭搶著幹;每當母親不公平地把好菜好飯隻給親生女兒吃的時候,她就會賭氣將自己的碗,硬換給嫂子。。。。。。私底下還拿自己比方著開解母親,問母親要是將來自己長大了,也被婆婆如此對待,母親會不會覺得心疼?自己是不是會很委屈,很傷心?

原本就心地並不壞的巧珍娘,被女兒將心比心的話語,和女兒為嫂子爭取平等的行為深深感動,終於打破了世俗的格局,慢慢改變了對兒媳婦的態度,開始如女兒一般的對待著蘭子。

由此,善良的柳巧珍,亦更成了四鄉八屯的媳婦、嫂子們,交口稱讚的最賢淑的小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