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中醫與平台
隨筆
作者:操刀客
近期的一個大新聞,在位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的一處西漢時期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醫書竹簡,其中一部分有可能是失傳已久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敝昔醫論》。
扁鵲與蔡恒公的故事,因為收錄在中學課本中,廣為中國人所知,扁鵲的高超醫術令人五體投地佩服不已,作為中國人常為有這麼一位祖先而倍感驕傲。據傳說,扁鵲一共三個兄弟,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魏王不解地說:“請你說得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鏟除了病根,這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隻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還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因此鄉裏人都認為二哥隻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者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可是如今這些中醫的神奇能力都隻能是傳說了!
為啥呢?
因為中醫往往都是家傳,父子代代相傳,沒有搭建公共的知識平台。如果某一代因為資質愚鈍、子嗣不旺、壽數難酬或者戰火離亂,可能幾代人積累的神奇醫術就此失傳,因此我們聽到的關於中醫的故事,大多感覺像神話一樣,向往歸向往,確實不敢真信。
反觀西醫,知識都貢獻出來,成為一個公共的知識平台,每個人都可以貢獻新的知識、辯駁不正確的方法,使整個知識體係不斷發展、不斷更新,具有了長久的生命力。
因此搭建一個公共平台才是某個行業得以長久發展的基礎保障。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大家都號稱在搭建平台,阿裏有電商平台,交易額已經過了萬億;騰訊有QQ、微信,用戶已經超過了5億;百度、360都是所謂的平台。但是以我看來,這些都跟平台有著很大的距離,因為在這些所謂的平台上,我們隻看到了他們自己,卻沒有看到平台上可以生長出來什麼新的東西。
比如大地,是生命的平台,我們可以看到非洲壯觀的捕獵場麵、亞洲漫無邊際的農耕收獲、北歐搏浪奪命的海盜、南美婀娜多姿的山巒。因為有著許多壯觀的存在,所以我們人類往往稱大地為母親。
再比如證券市場,是投資的平台,我們可以在這裏看到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機敏的投資機構和投資者、令人心跳不已的漲漲跌跌以及不定期發作的股市風暴。因為有這麼多刺激人心的故事,所以我們稱之為經濟的晴雨表。
但是BAT(百度、阿裏、騰迅)不同,他們的成功隻是自己的成功,有幾家企業通過在淘寶的勤奮(而不是淘寶刻意的扶持)而成功?有哪一家企業通過微信而獲得移動互聯網的翅膀逆風飛揚?有哪些企業通過百度的關鍵詞業務帶來持續的客戶增長?我們隻是看到BAT用成功的想象吸引企業入駐、投入資金和精力,最終隻是讓BAT長大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還沒有一個互聯網平台!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迫切需要一個互聯網平台,為各類傳統企業提供成長的助力!
2014年,是誕生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