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郡王趙羽,一戰殺萬人,二戰殺五萬多人,其殺性之大,早就震驚了朝野,敢跟他作對的人,明著的也就隻有雁門關守將盧俊了,就連盧俊手下那幾百親兵也不敢對武安軍呲牙咧嘴。
看著不敢反抗反而畏縮成一堆的兩萬多守軍,趙羽不禁冷笑,大宋的關門給這群廢物守,能守住才真正見鬼了呢。怪不得曆史上,自家的皇帝都能被人家抓走。
接管了雁門關之後,武安軍的軍威已經呈現出不可阻擋之勢,十萬虎狼之士飄渺雄關內外,沒一個人敢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因為至太原府以北的地區已經全部是趙羽的勢力範圍了。
對於關內的土地,趙羽不準備下手,牽扯的利益麵太廣,勾心鬥角的從那些人手中強取豪奪,還不如自己去遼國那裏搶地盤呢。
以前囂張跋扈的遼國大軍現在都龜縮入了大同城內了。西京道的最高指揮官耶律淳在曆史上是這幾年就在西京稱帝的,可是經此巨變之後,西京道稱帝的心思也沒有了,就連以前強盛的場景也不見了。損失了這麼多的軍隊之後,遼國大軍對於草原的控製力也大幅度的減弱。
剛開始他們不僅僅要抵抗南邊打過來的宋軍騎兵,甚至還要應對草原上不斷跳出來的叛亂者。沒辦法,本來就鬆散的統治在強壯的時候還能起到很好的威懾作用,但是一旦整個遼國虛弱了,那些跳梁小醜們都紛紛跳出來搗亂了。
與此同時,大宋境內卻爆發了兩起意外的內亂,宣和元年九月,梁山群匪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呼嘯周邊十餘個州縣。
看著運河邊的梁山對於京師的威脅相當嚴重,宣和二年一月,天策大將軍童貫帶三萬大軍去圍剿梁山匪類,結果因地形不熟大敗而歸,損兵折將達一萬多人。
按說雖然大宋的禁軍戰鬥力差了點,可是對付一群土匪,還是很容易的,可是因為情報不準確,殺到梁山附近的大軍發現,梁山泊的的土匪老巢竟然在水泊之中。
要知道,自十幾年前黃河改道之後,現今的山東西南以及河南東部地區可都是黃泛區,現在是平原的很多地方,那時候可到處都是濕地和湖泊。梁山扯旗造反的時候可是號稱八百裏梁山水泊,那是一點都不誇張的,甚至仔細算下來千裏都有了。而那時候的梁山水泊是連接著京唐運河的,運往開封的糧草可都是經過他們的地盤,不斷發生的劫掠事件已經挑戰了整個大宋的穩定。
也怪不得剛剛扯旗幾個月,就有朝廷大軍跑過來剿匪了。
等趙羽在朔州草原上站穩腳跟的時候,第二次圍剿梁山泊的童貫又大敗而歸,這次更慘,五萬淮軍幾乎死了大半,一下子讓江南水軍差不多名存實亡了。當然,這鍋也不能全讓童貫背,擅長打硬仗的童貫本身就是步軍出身,偶爾的打個騎兵作戰還能應對,可是讓他帶著幾萬水軍在八百裏梁山泊裏跟土匪們打遊擊,那真叫一個難為他了。搞不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