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祭祀(2 / 2)

年祭在陰曆臘月二十三舉行,在長者的主持下將黃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裏,感謝火神爺的庇佑,祈禱來年人畜兩旺、五穀豐登、吉祥如意。

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舉行。而明天就是初一,就正是這裏祭拜火神的月祭。在他們的印象裏,火神就是他們生活中賴以依存的大神。而無論是月祭還是年祭,這裏的人還祭敖包,祭敖包是這裏的牧民自古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在每年水草豐美時節舉行。

敖包其實就是是石堆意思。即在地麵開闊、風景優美的山地高處,用石頭堆一座圓形實心塔,頂端立係有經文布條或牲畜毛角的長杆。屆時,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禱告詞,男女老少膜拜祈禱,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

祭祀儀式結束後,常舉行賽馬、射箭、摔交等競技活動。是薩滿教最重要的祭掃儀式,現已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節日活動。活動中還會有宗教音樂,也叫薩滿教歌舞,由蒙古族薩滿巫師表演。使用圓形單鼓伴奏,鼓柄環上套有銅錢等金屬物,搖之沙沙作響。以鼓鞭敲擊鼓麵,按鼓點節奏而舞。祭祀歌曲、巫術歌曲等,則以吟誦及祝辭為主,舞蹈成分較少。表演形式多為獨舞,亦有集體歌舞,可吸收圍觀群眾參加表演。

燕不歸對於這裏的什麼月祭、年祭根本就沒興趣參加,但張醫生的意思卻是很明顯,那就是最近這兩天這個薩滿教在忙著要月祭根本就忙不過來,也就不會有單獨的時間來陪他們,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趁明天的月祭時前去拜訪下留個好印象,如果可以就在月祭之後再谘詢一些問題應該也沒多大問題。

說道這裏,張醫生也說了薩滿教在這裏的分壇名叫伊克昭盟,就在鐵屯最西的教堂裏,裏麵有十多個長期駐紮的教徒,而這裏的教徒首領則是一個姓鐵的中年壇主。

另據張醫生說,這個鐵壇主早年期間可是一個走南闖北的人物,他可是見多識廣的人物。如果要想谘詢什麼事情就最好找他。在這鐵屯如果有他都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沒必要再去問其他人了。

次日黃昏,鐵屯的祭祀如時進行。當燕不歸一行到了鐵屯的最西,不用找人打聽,就看成群結隊的人相約著朝一個地方而去就知道了他們去的肯定就是伊克昭盟。

伊克昭盟,朱色大門大開迎接這前來歡慶的月祭的教徒,整個教壇占地足有十畝有餘,一律青色磚石碼砌的高牆圍繞。進得大門之後,卻見這裏的建築卻是隻有最後麵的一棟專門用於傳教的教堂,教堂之前有一個十丈大小的祭壇,再前麵則就隻有一個大大的廣場。

而廣場的最左麵此時卻是給一個柵欄圍著一些牛羊之內的牲畜。

而廣場之上此時卻是人山人海,但卻都是靜靜地站在那裏一動也不動,而祭壇之上則是煙霧繚繞,而祭壇上此時卻正有一個年近四十的男子站在祭壇正中央背對大門,隻見他雙手捧著一把香,恭敬地插在一個香爐裏,又虔誠地跪著連扣九首才站起來。

待他轉首過來燕不歸才發現這個這個鐵壇主不僅人長的帥氣,留著八字山羊胡。

而鐵壇主轉手之後隻看了一眼台下就又繼續吟誦著一些教會祝詞,而其左右還有後麵卻都分列著三個專職教徒,一邊在那很有節奏地敲擊著手裏的單鼓,一邊卻都在嘴裏跟著念叨著。而大台之下的其他教徒則盡皆盤膝坐地,待念到高潮之時,就全都在鐵壇主的帶領下磕頭不已。

之後就是宰牛殺羊祭祀諸神的時候了,其實在鐵壇主一念完祝詞之後就早有教徒去左側把那些待宰的牛羊牽往大台之下,然後又是一些教徒上來按頭的按頭,壓腿的壓腿,生生地把牛羊壓得跪伏在地。然後每個牲畜之前又站立一個魁梧大漢舉著一把大刀,隨時準備宰羊殺牛。

等待宰的牛羊都給這樣跪伏在大台之下之後,卻隻見鐵壇主又是大喝一聲,然後就是請神下凡來準備享受他們的祭祀禮物了。

而台下的教徒則是在聽到鐵壇主一聲吆喝之後,就舉起刀狠狠地朝地上的牲畜脖子上砍去。手起刀落,那些牛羊的頭就一咕嚕滾落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