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修煉界有三大道統:昆侖、蜀山、蓬萊。
傳聞蜀山以劍修聞名,擔有守護華夏正統、維護修煉界秩序之責。
無論從實力還是地位來看,蜀山當之無愧為華夏修煉界頂級豪門。但是如今羅世友卻說蜀山隻是長白山分支,這裏麵一定有一段血腥的故事。
果然聽完羅世友的述說,易乾才知道,華夏近兩千年來曆經五胡之亂、百年蒙元執政兩次大的動蕩,為了維護華夏正統,蜀山挺身而出與之背後的佛門修士大戰不停,雖然蜀山劍修戰力無雙,奈何敵人人多勢眾,雙方打的旗鼓相當。
其中涉及種族之爭、道統之爭,雙方都不肯退步,傷亡慘重。雖然最後蜀山慘勝,佛教卻在世俗生根。
蜀山經過有明一朝休養生息,勉強恢複幾分元氣,滿清又開始寇關。清太祖努爾哈赤憑借十三副魔鎧起兵,雖然底蘊淺薄,但是惑人道心,戰力高超。
蜀山再次出戰,不敵滿清的血河大陣,退守川蜀。西元1646年滿清伐川,蜀山被血魔所滅。
滿清吸取蒙元教訓,積極學習華夏正統文化,以華夏正統自居,故留下葉赫那拉氏的老祖取而代之鎮守蜀山,也就是當今蜀山掌門漢名那德源的葉赫那拉?德源。
當然羅世友說的是十三神鎧和血神,還有一些其他的意識形態的差別,易乾都按照小說慣例自己理解。
易乾再追問細節,羅世友以自己出生的晚道聽途說為由,讓易乾以後向經曆過那段歲月的人去了解。以過客自居的易乾也隻好罷休。
不過還是很好奇在那些動亂歲月裏,為什麼隻有蜀山的身影,其他門派和散修是被羅世友忽略了還是明哲保身?昆侖、蓬萊又在做什麼?
這些問題或許羅世友知道,或許不知道,但是他都不再回答。看來其中還有隱情。而這些事情對易乾的影響不大,有沒有答案易乾也不是很關心,過客嘛。
至於鎮守蜀山的八旗修士改姓,按羅世友的說法,一來是妥協於華夏正統,二來也便於收徒。
至於蜀山被滅之後,幸存的修煉者就投奔了一脈相承的峨眉,最後不知為何,滿清的高手退居長白山,隻留下部分修士鎮守蜀山,以示正統。而接下來的數百年裏,蜀山和峨眉也多次交鋒,隻是誰也奈何不得誰。
這個消息倒是讓易乾心中一鬆,至少在川蜀還有勢力與蜀山抗衡,在自己能橫掃蜀山之前說不得還要借勢一番。而且如果自己想了解更多的內幕,還是去峨眉的好。
不過長白山始終是個麻煩。雖然幾百年來都沒有什麼風聞,但是既然長白山能夠竊居華夏正統,必定不凡。而昆侖和蓬萊當年究竟遭到怎樣的敵人,才致使他們不得不與愛新覺羅氏妥協呢?少林、武當、全真等在其中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順治帝出家的五台山是否也姓了愛新覺羅?
雖然這些都已成往事,對於隻想當過客的易乾意義不大,但是既然有可能對上愛新覺羅氏,在不能以力破勢之前,還是萬事小心為妙。至於殺人滅口就不是很現實,畢竟易乾和羅元清在世俗的衝突雖小,但是不妨礙蜀山來以此為線索追查。
這也是易乾同意放過羅世友的原因之一。按照當日易乾通脈的速度,隻要有幾日的緩衝,進入煉氣境,易乾就有底氣正麵麵對蜀山。
至於長白山據羅世友講有元嬰修士存在,易乾按照羅世友功法秘籍推測元嬰期戰力應該無限接近神穴境,有點棘手,不過易乾前世達到陣法宗師之境,隻要精心準備,布下初級天陣,自保沒有問題。
所以當務之急是盡快進入煉氣境。主意一定,易乾決定暫時不回蓉城,就地突破再回去。不過在這之前先打電話讓父母出國旅行一段時間,休閑的同時避避風頭。
如今日頭正烈,十四靈脈已通的易乾不再謹小慎微,元氣種子輕鬆進入奇經八脈的其餘六脈之中。
修煉無歲月,五天時間一晃而過,期間除了吃飯休息,易乾大部分時間都在通脈,有陣法在也不怕失去法力的羅世友打擾。
終於在第五天黃昏時候,全身映照的七十二經脈全部貫通,易乾身體素質再次得到大幅度提升。易乾覺得如今即使不使用偷襲也能硬抗羅世友,畢竟羅世友才初入金丹之境。而羅元清當時使用的手槍,現在易乾不需要再躲避,憑借肉身都能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