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楔子 武神臨世(1 / 2)

在太行山腳下,有著一個古老的村落,村落裏生活著上百戶人家,男子大都姓周,據祠堂裏的族譜記載,祖上曾是周朝姬姓的一個分支,後因躲避戰亂而遷移至此。

村子四周山巒起伏,雖說近些年太行山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景點,但通村的山路崎嶇,且大都開辟在懸崖峭壁之上,因此這個村裏倒也鮮有外人來訪。

在村東頭有一戶姓姬的人家,這家有個老頭,叫做姬安山,姬安山祖輩都是村裏的族長,聽村裏的老人說,當初帶頭遷移來此的人就是姬安山祖上。

東周破滅後,姬姓人受人殘害,為自保,所以當初遷移這裏的人都改姬為周,唯有姬安山祖上沒有改姓,稱是告誡後人,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姓。

姬安山今年八十有三,身體依然硬朗,村人都稱他姬老族長,他膝下有一子,但尚未有孫。

前幾年倒還作罷,但隨著他年齡越來越大,兒子又不往這方麵努力,姬安山開始著急了,生怕自家香火就此斷掉,因此整天在家給兒子兒媳念叨,可是遲遲沒能如願,為此還鬧的不招兒媳待見。

話說這姬安山家裏有一祖傳寶物,名曰《體經》,這件寶物的來曆也頗值得念叨。

在東周末年,這姬安山祖上剛遷移這太行山時,曾在山腰上意外碰到一個重傷幾乎垂死的異人,說來也巧,這姬安山祖上就是一個孤兒,看著這個垂死的老人,不知怎麼就想起了自己那在遷移路上餓死的老父親來了。

於是就把自己的長衫披在這個老人身上,把老人背起來,就往自己家走去。

走了沒多遠,老人被顛醒了,要求把他放下來,將其放下後,老人從懷裏拿出來一本書,遞給了姬安山祖上,並囑咐他,要書上的功夫,千萬不要外傳,否則命不久矣,說完登時就咽氣了。

雖說和這位老人素不相識,但他也是悲痛,最後把這老人安葬在了山腳下。

回去才拿起書一看是《體經》,是一本修身體內功的書,其年代久遠,乃是上古的武學。

沒忘老人臨死前的囑托,農閑時他便開始悟練,未曾想三年後靠此書竟在這太行山百裏方圓打出了名聲,不知趕走了多少前來搶村中女子的外姓人,護的這剛遷移而來的村落數十年的平安。

後來他百年後,他的兒子修習此書,也是成了一個好手,子承父業,保得一方平安。

自那時起,他們家就世襲村中族長至今。

《體經》中記載武學,有五層境界。

一層,體魄強健,做常人所不能,可立於五人陣中所不敗。

二層,為後天武者,此層次者,武學造詣算是登堂入室,徒手可碎石,一人方可敵十。

三層,稱先天武者,經脈皆通,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可聚氣於體,外放十步之外取尋常人性命,達此層次者,方以小成。

四層,通生死玄關,氣如蠻象,力如蛟龍,可縱橫萬人中無人可擋,武學大成。

五層,武之極致,身如鐵,聲如雷,開宗立派,為圓滿大宗師之境。

姬安山在少年時,也跟家裏的長輩修習《體經》,如今也以練至一層末期,隻待突破,便可踏入後天之境。

他們家曆史上依靠這本《體經》共出了一個三層先天之境,和三個二層後天之境的武者。

最後一個二層後天之境的武者就是這姬安山的老爹,他爹在整百歲那年一舉突破,隨後就離家出遊而去,從此沒有半點音訊,至今也有三十幾年。

他的牌位已經被姬安山放進了祠堂,修習《體經》雖然可以延年益壽,但逆天改命還是空談。

扯的有點遠,回到正題,姬安山今年八十三,隻有一個兒子,但兒子癡迷武道,兒媳婦娶進門也有四五年了,至今沒有動靜,可把姬安山愁懷了。

因為他家香火本就不旺,從他的兒子這一輩算起來他們家已是七代單傳了,而且家裏還有祖規,未傳承兩代香火者,死後不能入祠堂,不能遷入祖墳。

而如今他的年齡是越來越大,他也擔心自己死後,下去沒法給列祖列宗交代。

再來說說,這姬安山的兒子,姬安山兒子姬天今年三十八,年紀輕輕《體經》就已經練至第一層末期,整體實力可以比擬他老爹,也算的上是天資聰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