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多事之秋(2 / 2)

莫聞人原本是幽川十五城監禦史,是南陵國昭澤皇後的兄長,蘇長寧被貶都尉之後,墨王就調了對戰事一竅不通的國舅爺莫聞人駐紮瀾滄,負責調度整個蘇家軍,五萬蘇家軍曾一度反應過烈但在蘇長寧強壓下也算未出事,邊關重地,一旦起了內亂容易被外族利用絕非兒戲。

僅管蘇家軍的火性被蘇長寧點拔熄滅,卻不等於莫聞人就能以將軍之銜隨意使喚,平時瀾滄城隻有守軍一萬,另四萬蘇家軍屯於問天府,每三月以一萬人為單位輪換,按理說蘇長寧都尉之職平時隻有訓練權,沒有調度權,但在蘇家軍麵前,莫聞人幾乎隻是個掛職傀儡,而他也不為意樂得清閑。

但麵對戰事,莫聞人也有著文人的脾性,嚷嚷道,“看看你們什麼樣子?都快打仗了,還整天瞧不見人影?這成何體統,成何體統?”莫聞人之所以生氣,是因為這些日子長寧不在,他對戰事有一種天然的抵製與畏懼卻要強做鎮定,二名校尉又都不聽指揮,自己沒有作戰經驗隻能忍氣吞聲,自是一肚子苦水。其實來之前他也知道,文官指揮武將,若沒有戰跡軍功,基本上隻能輪為被人耍臉色,丟脾氣,沒個正眼兒瞧的份。

“有將軍在,我等自是安心,所以現在就等將軍發令,我等必鞍前馬後,萬死不辭。”蘇長寧拱了拱手,對這位借皇後之事得以提升的堂堂七尺男兒也略有些嗤鼻,道:”請問將軍有何安排?”

莫聞人是個文人,寫些詩詞風花雪月、或者政治公文一下倒還可以張口就來,但要他上趕著打仗,講究個運籌帷幄,排兵布陣,那可就是繡花枕頭一肚子草了。莫聞人收斂了一點自己的怒氣,說“這個……那個……計策都是人想出來的,這可是關係我整個南陵命運,所以才找大家來商討麼,現在,都尉大人,介紹一下城裏的情況。”

因才施用,唯才是舉,哪怕是“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蘇長寧也一向禮數有加,敬佩恭讓,但現在墨王所謂的舉材不避親——起用毫無軍事知識打仗常識的莫聞人,被長寧視為對生命極大的侮辱,無才而治,鄶子手也,會有多少鮮活的人命因他的一句話,一個決定而葬送在戰場。

蘇長寧雖然這麼想,但也沒有明言頂撞,隻是撫了撫這些天風餐露宿,殘留在頭上的灰塵,回答道,“以北燕軍現在的速度,大概還有半個月時間便可到達這裏,軍隊人數約三十萬,而瀾滄城內,常用駐兵一萬有餘,另還有剛從問天府調過來的三千騎兵,我過來之時問過庫房的伍長,報告庫裏還有長箭二十萬,硬弓三千多,刀槍長矛過萬,還有幾百桶桐油以及盾牌鐵器若幹,照著這數量,若是實打實的開戰,堅持不過一天,三十比一,就是用腳踩,都能把我們的腦袋踩開花。”

其實蘇長寧早就實地察看了將士的人數裝備,庫中武器彈藥的配備,即便是經常巡視的熟知一草一木的山穀地形也沒有放過,她會想各種可能發生的戰況和自己的應對措施,哪些東西可以利用,哪些危險可以避免,那些時間,地理,人和,都是作為一個軍隊首領所必須考慮的因素。

廋高個校尉雷神是個不說話就會死的暴脾氣人,見莫聞人愣傻模樣,知是指望不上便有心逗他一樂,“將軍若是害怕,自是可以去往問天府,那裏相對安全,這裏的事可以交給都尉和我們,我們皮燥肉厚,一二刀,幾隻箭,也要不了我們的性命。”

“將軍豈有逃跑之理。”莫聞人嘴硬,扭頭問另一名沒有作聲的校尉,人稱“太監”的商誼,“你可有什麼妙計?”

“打仗來說,我們在行,謀略來說,都尉擅長。”商誼拖著長長的尖銳尾音,把皮球踢給了蘇長寧,自從蘇長寧任此地都尉之後,商誼便一直不服,後經比武大庭廣眾之下又不敵女流之輩,自此商誼說話便陰陽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