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異邦人(1)(1 / 1)

陰雨連綿之下,一支大明來的隊伍行進在懸崖峭壁之間。

區別於當地一米二的平均身高,隊伍中,除了兩名向導,最低身高也有一米六。人人腰間都佩戴兵刃,統一的製服和精良的武器代表這支隊伍絕不一般。

“呼……日本啊,又潮又熱還多雨。”我摘下頭上的鬥笠,任憑雨水落下,反正全身上下都是潮乎乎的。

說起來我到這裏也不過兩年,現在正是嘉靖年間,全世界都在四處打仗。

當時我直接降落在了天壇,被當作仙人而重用,而我確實也得到了類似帝國時代三,亞洲王朝mod的係統,於是兩年間經濟軍事發展的不亦樂乎。

此時,明朝邊防困難,北方要抵禦遊牧民族入侵,明朝和北麵所有的遊牧民族都在交戰,這些遊牧民族時戰時和,好年景為牧民,遇到災荒便化為匪徒亂軍,數以萬計的南下入侵。一暴兵就是十萬數十萬的弓騎兵,雖然大多騎的是劣馬,用的是短獵弓,穿著獸皮衣。但正規部隊還是有重甲、良馬、強弓的。

東南的倭寇也正是最囂張的時候,一麵明朝在南方的軍隊絕大多數都是防守地方的衛所軍,相當於防守地方的民兵、警察(衛所中的大部和衙役捕快)和武警部隊(衛所裏的少量精銳,以家丁門客為主;還有一些特別設置的部隊,這些部隊是有特殊職責的,訓練度比衛所軍強太多了)。

另一方麵,倭寇中國人大多被王直和徐海管束,依靠協助明軍剿滅倭寇發跡,隨後偽裝成倭寇,燒殺搶掠;但來中國燒殺搶掠的真倭也不在少數。這些真倭大多是戰敗的武士或受大名資助的劫掠隊伍(類似捕奴隊)。都是些狠角色,戰鬥力不下於二流部隊,地方的三流部隊很少能打過他們。

南方曆來多少數民族,這時可不是建國後,這個時代少民和漢民互相仇殺簡直是平常事。少數民族中除了少部分親近漢族的城寨,大多手上都是沾過漢人鮮血的。或是劫掠商旅,或是危害一方,甚至經常下山捕捉漢人當奴隸。

明朝最有名的就是僰人造反,僰人就是古稱的濮人,有說法是壯族人。

明朝時僰人還處於很原始的奴隸社會,經常下山劫掠漢人,抓捕漢人做奴隸,動輒屠村,危害一方。明朝明初到萬曆年間,前後二百餘年,與僰人交戰不斷,死傷軍民不計其數。直到萬曆年間,明朝動用了十四萬大軍進剿,方才剿滅。

明朝的土司們有很大的權利,明朝為了穩定地方,對土司們的民族習慣也不多加幹涉,甚至很多地區都不用交稅。但從明朝建立到滅亡,土司們一直在叛亂。

明末時表麵是與義軍和後金兩麵交戰,實際上南方還在與四川的奢崇明、貴州的安邦彥等叛亂的土司交戰。僅奢安之亂,明朝南方就死亡了不下百萬人(士兵死的不多,人民死的太多了)。更別提萬曆年間因為改土歸流(明朝中後期就有改土歸流了,清朝隻是繼承下去)的楊應龍叛亂,和慘烈不下於奢安之亂的沙普之亂。

明庭得了幫助,形勢比曆史上好了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先是提點東南三萬係統出產的精銳大軍,又是北方支援了十萬騎兵和二十萬步兵(包括射手),南方的土司們則是各省派了五萬大軍。又給各省下發了大量精良耐用的兵器(明朝為了減輕財政壓力,都是讓各地組織工匠們每月做幾天工抵賦稅的,明初時還不錯,但後來越來越敷衍了事,明軍的裝備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多),一時間全國形式倒也過得去。

隨著民用設施和軍用設施的建立,稅製的改革,全國都是欣欣向榮,多災多難的大明朝總算緩了口氣。

於是,嘉靖皇帝便派出了一支部隊精銳的小隊前往日本,希望煉製不老仙丹,逆天改命。

為首的是方士白鸞,白鸞擅長使用火器和煉丹。小隊裏的成員不多,但勝在武藝高強,都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