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千年世家·百年王朝(2 / 3)

“對於南北漕運乃至經濟聯係有莫大裨益。”

“再者經營西域,禮部侍郎裴矩駐守張掖處理西域事宜。”

“大業五年,陛下親征吐穀渾開疆千裏,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莫等四郡,控製中原至西域的陸路,打通絲綢之路。”

張居正頓了頓,道:“若隻是這些,以帝國建國以來的財富積累確實能支撐這些建設和開拓。”

“先皇文帝時,置黎陽、河陽、常平、廣通四大糧倉,大業年間,又增設洛口、回洛兩倉,全國各地義倉總計儲量何止千萬。”

“財富積累的另一麵是人口增加。”

“帝國實行‘大索貌閱’和‘輸籍之法’。”

“‘大索貌閱’是指各州縣嚴查戶口核對登記,如有詐稱老少以徭役賦役者嚴懲不貸。”

“‘輸籍之法’是指由中央劃分戶等標準下發各州縣,每年正月地方官派人下鄉依樣檢查人戶隱漏和逃亡。”

“這兩項政策使東漢以來,由大戶萌庇的百姓直接轉由帝國政府控製。”

“至大業五年,全國增口641500人。”

“若朝廷修養生息,增加的人口會和增加的財富互相轉化,於國大有裨益。”

張居正鄭重道:“然則帝國以高壓攤派、聚斂、征發等手段使他們成為了被不斷壓榨的犧牲品。”

……

張達深邃的眼眸看著點到即止的張居正,豈會不知他的後話。

楊廣一遊河右、兩巡塞北、三下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行儀仗鋪陳而這些代價終由百姓承擔。

另一方麵三征高句麗,高句麗地處遼河東郡朝鮮半島北部,其國君名義上是中原藩屬,隋統一後,高句麗擔心被吞並,於開皇十年聯合周邊國以騎兵萬餘進攻遼西。

隋文帝派大軍fan gng,但遭大雨,糧草不濟,損失大半。

後高句麗獻上降表隻是表麵上的臣服。

高句麗暗中通過地緣結盟抗衡隋朝,更是與突厥暗通款曲,楊廣遂再次發兵征伐高句麗。

然則,陸軍在薩水大敗,數十萬大軍葬身域外。

第二年,楊廣再次發兵。

然則,後方楊素之子楚國公楊玄感、蒲山公李密za fan,各地頻頻發生農民起義,征伐半途而廢。

直至大業十年,隋軍三征高句麗。

但是,那是國內已經狼煙四起,是以所這征之兵,大半未能按期到達,甚至出現大量逃兵。

……

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各地戰火連,屍橫遍野。

……

張達沉吟道:“國情如此,你們有何對策?”

張居正拱手道:“帝國國情看似危如累卵,然而帝國自開國積累下來的財富,足以帝國重新平定下。”

“獨孤閥、弘農楊氏、江左集團雖然心有不忿,但依然站立在陛下這邊。”

“關隴集團、關中集團、山東集團雖然暗流湧動,但是陛下占據下大義,他們也尚未明麵反叛朝廷。”

“若陛下能夠暫緩科舉製度,重用士族,倚重關隴集團,重新培植帝國勢力,帝國危機數年便可解決。”

文祥皺眉道:“科舉製度提拔寒門士族,於國有利,陛下不宜放棄該項舉措。”

張居正淡笑道:“治大國如烹鮮,下很大,帝國若是能妥善地使用士族力量,未嚐不能征服整個下。”

文祥立馬領會了張居正所指的下,稍一思量,便覺得可行。

大隋的人口不過4500多萬,都未超過兩個魔都人口。

事故,每一個人口都是珍貴的,豈能輕易浪費。

而龐大的地域對於士族那麼丁點人口,肯定是無法消化的。

這時候張達若是施行上古分封製度。

士族以諸侯王的角度看待寒門士族,就會傾力培養自己的羽翼。

換而言之,與其爭一塊蛋糕,不如將蛋糕做大做強。

張達笑了笑,道:“張愛卿,如何服下世家的任務就交給你去完成。”

張居正拱手道:“諾。”

張達沉吟道:“張卿有什麼要求,但無妨。”

張居正拱手道:“士族逐立,臣自有對策服他們,但是現今帝國各地叛軍和江湖勢力正在腐蝕帝國國本,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百姓橫屍荒野。”

“臣提議立馬剿滅江湖各大勢力和各地叛軍。”

張達點了點頭,轉首看向孫承忠,道:“孫卿善軍事,不知有何提議?”

孫承忠摸了摸白色的胡須,淡笑道:“陛下為大隋子,直接下令各地駐軍剿滅叛軍即可,即使世家心懷叵測,但是軍功在前,下世家豈會拱手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