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8月20日便不知不覺地到來了。
和家中親人告別後,約翰走出王宮,看著已經有了二十七年曆史的城市宮出神。
雖然還不知道摩爾達維亞公爵斯特凡三世會不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對立陶宛大公國出手,但是,約翰還是決定在今天出發。
“如果摩爾達維亞公爵斯特凡三世不願做這件事,大不了就讓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來就是。”約翰心道:“我就不信伊凡三世的性格,會放棄如此好的機會!”
對於克裏米亞汗國這個選擇,約翰在實際上已經暫時將其放棄了。
以勃蘭登堡選侯國如今的實力,他可不想背上一個與異教徒勾結的罪名,要是羅馬教皇突然賞他一個絕罰,他該找誰哭去?
畢竟,前波西米亞國王伊日的淒慘遭遇還沒過去多久呢!
可能有人要說,曆史上為了對付查理五世,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1535年也和奧斯曼帝國的蘇裏曼大帝簽訂過同盟。
但是,約翰隻想說,人家弗朗索瓦一世的法國是什麼實力!
人家先祖腓力四世先更是幹出了空前絕後的‘阿維尼翁之囚’!
腓力四世先是在1303年派人攻入羅馬教皇住所,將當時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淩辱毆打一頓,致使其幾周後便死去。
更是在兩年後逼得羅馬樞機主教團選了法國籍主教為教皇。
最後,他做得更絕。
1309年,他將教廷遷至在法國控製下的意大利北部緊靠法國邊境的阿維尼翁。
與此同時,他還逼得教皇同意法國國王有權向教會和神職人員征稅,解散擁有大量財產的聖殿騎士團,並通諭承認世俗王國是由上帝直接設立的,法國人如同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一樣,是神的選民。
在此以後的70年間,先後擔任阿維尼翁教皇的全部都是法國人,他們分別是約翰二十二世、本篤十二世、克雷芒六世、英諾森六世、烏爾班五世和格列高利十一世。
並且,這些教皇大都是在法國國王的幹預下當選的。
他們全都依附在國王的權勢之下,整個教廷和紅衣主教團都處於法國的控製之下。
而後來的弗朗索瓦一世也不用說,人家擁有法國這個堅實的後盾,再加上當時正處於宗教改革時期,他自然不在乎後果。
但是約翰就不同了,以勃蘭登堡選侯國的實力,如果自己像這樣幹了,隻怕到時候整個歐洲都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已經有崛起跡象的勃蘭登堡選侯國,恐怕也會被周圍那些貪婪的鄰居給瓜分了!
所以,若是摩爾達維亞公爵斯特凡三世不上道,莫斯科大公國就成了他的唯一選擇。
雖然他也不想莫斯科大公國現在就將目光轉向西方,但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還是看得清的!
就算莫斯科大公國現在就將目光投向西方又怎樣?
先把能夠取得的現實利益拿到手再說!
至於莫斯科大公國提前成長起來的威脅,反正還有其他國家頂在前麵,一兩百年之內是感受不到的。
至於一兩百年之後的問題,要是自己成功了,到時候怕什麼俄羅斯帝國!
再說了,現在的莫斯科大公國又不是沒有敵人,隻要自己將莫斯科大公國的那些敵人扶持起來,它能不能真正的崛起都難說得很。
比如克裏米亞汗國,就是一個很適合做它宿敵的國家。
若是克裏米亞汗國能夠頂住莫斯科大公國壓力,將從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阿斯特拉罕汗國、喀山汗國、諾蓋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統一,重現金帳汗國的話,莫斯科大公國還能不能崛起都是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