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雙雙斃命(3 / 3)

不過就在同年的秋季,也就是大唐開元二十五年秋季,武惠妃因夢見李瑛三兄弟的鬼魂向她索命,怖而成疾,當年去世,享年三十九歲。據說,武惠妃去世的之後,她家池子裏麵的龍魚也直接消失了。

而且民間還流傳這幾個關於武惠妃去世的版本,最出名的就是說武惠妃夢到了李瑛三 兄弟的鬼魂向她索命,武惠妃就跟著出來了,但是到了院子裏麵的時候三個鬼魂卻消失了,而池子裏麵的龍魚卻是變成了李瑁出來了,而且那變成李瑁的龍魚還穿了一身的龍袍,武惠妃看到自己的兒子穿著龍袍,然後就伸手過去摸,不料直接掉進了水塘裏麵,死於非命,當然這隻是傳說,真正的正史裏麵根本就沒有記載武惠妃去世的事情,隻說了是怖而成疾,太子死後沒幾個月就死了。

……

武惠妃死了不打緊,但是這一下子壽王那可就是扶不起的阿鬥了,壽王那是什麼人,明顯就是一個小白臉,要不是有武惠妃,恐怕根本就不會有人搭理他,果然武惠妃去世之後,壽王府門庭冷落,一個人都沒有。

但是這對於壽王來說,並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楊玉環,但是現在武惠妃不在了,李隆基難道就會那麼容易放過楊玉環?顯然這樣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然而李隆基向楊玉環發起攻勢的動機就是從貞順皇後的賜名可以看的出來,李隆基要是對武惠妃沒感情的話,根本不會寵幸武惠妃,但是現在武惠妃屍骨未寒李隆基就想收了楊玉環,自然感覺有點對不起武惠妃,所以就賜了一道諭旨,給武惠妃添加後名,為貞順皇後。

說起來這也是個笑話,死前追求後位,鬱鬱不得誌,死後卻落到一個後位,如若要是武惠妃泉下有知的話,估計也該瞑目了。

聖諭之上雲:“奉天承運,皇帝召曰。姑惠妃武氏少而婉順,長而賢明,行合禮經,貴而不恃,謙而益光,四德粲其兼備,六宮谘而是則,夙有奇表,將加正位。前後固讓辭而不受,奄至淪歿,載深敢悼,遂使玉衣之慶不及於生前,象服之榮徒增於身後,可贈貞順皇後宜令所司,擇日冊命,欽此。”

聖旨下到了壽王府,自然是楊玉環和壽王接旨,雖然李隆基想快點把楊玉環弄進宮,但是畢竟楊玉環現在還是自己的兒媳婦,而且武惠妃屍骨未寒,現在要是把楊玉環度成自己的人,那李瑁非跟自己翻臉不可,所以李隆基也隻好等著了。

……

如果說太子的死是因為太子太笨了,那武惠妃的死顯然就是虧心事做多了。其實太子的死也可以說是太子太囂張的,別的不說從最開始的時候太子想將楚留香據為己有的想法,到後來想殺死武惠妃的想法,都是非常不切實際,所以他死了。

但是武惠妃從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得逞,得逞,一路過來可謂是根本沒有受到屈辱,但是她也死了,而且還是在太子之後的一段時間,她的死顯然就是因為虧心事做多了,她一輩子都在想怎麼樣算計別人,怎麼樣才能更得寵,不過在她將死的那一刻,不知道她明白了沒有,人的一輩子其實最重要的隻是這沿途的風景罷了,而她甚至根本就沒有顧忌到這些風景,都在爭名奪利之中。

但是這兩個人死了,並不代表其他的人就可以安生了,楊玉環和李瑁以及李隆基之間的事情那才是剛剛開始,以前那是有武惠妃的阻礙,現在李瑁根本什麼都不算,他敢跟李隆基叫板,可以說李隆基就敢直接滅了壽王,直接讓壽王去大街上討飯,當然李隆基也沒有那麼心狠手辣,要不然當初廢掉太子的時候,李隆基也不至於那麼難過。

但是這難過之後,李隆基的內心就開始寂寞起來,武惠妃死了,楊玉環不來梨園,他實在是沒什麼玩,這沒什麼玩之後,李隆基就想在後宮之中先找點樂子,當然這些事情在常人眼中是非常荒唐的。

比方說:百花盛開的時候,他就讓那些妃子們,每個人在鬢邊插一支鮮花,都插好了,在院子裏站好,唐玄宗自己站在台階上,手捏一支粉蝶,然後一撒手,粉蝶放了。粉蝶翻飛,落在哪個妃子頭上,他就去臨幸哪個妃子。

不過並不是每個時候都有鮮花,但是這唐玄宗的損招可不光這一個,沒有鮮花的季節,唐玄宗就讓妃子之間賭金錢,誰賭贏了,他就臨幸誰。

不過這個事情看上去挺有趣,雖然很多男人都向往這樣的生活,但是這種荒唐的做法,隻能起一時的麻痹作用,它是不能真的,填補那種空虛的感覺的。相反有的時候,生活越喧鬧,他的內心會越寂寞。

不堪忍受這樣生活的唐玄宗,整日依偎到壽山之上,想見一見楊玉環,但是永遠是見不到的。終於,李隆基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了,所以高力士就出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