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懦弱(2 / 3)

武惠妃自然知道,也是蠻有深意的說:“至少陛下要給瑁兒,換頂帽子。”

李林甫自然明白武惠妃話裏麵的意思,一笑說:“不是一般的帽子。”

武惠妃也是小聲道:“恐怕是王冠?”

李林甫道:“壽王爺依然是王子。”

武惠妃自問似的說:“王子,給王子換帽子,那隻有一種可能啊。”武惠妃沒有說透,這一種可能不就是換成太子的帽子,不過她也不必說透,李林甫是何許人也,恐怕來這裏之前就已經猜出來事情的真像了。

果然,李林甫道:“瑁之字源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隻有天子臨朝時,手中所執的玉,方能稱之為瑁。”

聽到這裏武惠妃也是一驚,順嘴就道:“天子?那就是皇帝啊。”原本武惠妃隻以為李隆基有易儲的意思,但是聽李林甫這樣一說,自然是心中驚駭萬分,武惠妃最想看到的就是李瑁當皇帝。

至於武惠妃為什麼喜歡李瑁當皇帝,原因也有兩方麵。其一,那個母親不想自己的兒子出息,而李瑁出息的辦法就是當上皇帝,武惠妃當上皇太後;其二,李瑁的性格軟弱,要是李瑁當了皇帝的話,可以說這整個盛唐的權勢也就是掌握在武惠妃手中,到時候如果武惠妃想的話,直接就可以成為第二個武則天,而恰恰武惠妃也有這樣的決心,因為她的血管裏麵就流淌著武則天後裔的鮮血。

不過似乎她依然是等不了那天,算計反被人算計,她本以為她了解自己的兒子,其實她連自己都不了解。

李林甫見武惠妃如此驚駭,也是解釋道:“當時諸侯上朝參見天子時,要把手中的所執的圭放到天子的桌案上,天子便將其中所執的瑁,把諸侯的圭覆蓋住,此種禮儀在天子表示君權無上,在諸侯則表示臣服天子。”

李林甫所言之瑁,就是王字旁的瑁,也就是壽王的名字,至於李林甫為何不提賞賜這頂帽子,恐怕就是把此瑁喚為此帽。

聽到這裏,武惠妃又是眼神之中噴火的看著賞賜的這頂帽子,而這所噴之火,是欲望的熊熊欲火,就仿佛能夠把九幽之下的羅刹給燒死一般。武惠妃慢慢道:“陛下他是要易儲。”

李林甫也是喜道:“如今壽王爺手中有瑁。”

不用李林甫提,武惠妃就喃喃道:“諸王子手中有圭。”

李林甫道:“陛下是在暗示,將來總有一天他會讓壽王爺手中的瑁,覆蓋住諸王手中的圭啊。”

聽到這裏,武惠妃豁然開朗,也毫不隱瞞,直接道:“那就是說,陛下他答應我們瑁兒是未來的太子了?”

聽到武惠妃總算是肯定了,李林甫也是歎了口氣,道:“可惜還不是如今的太子。”雖然李林甫這話聽上去是那般別扭,但是實則李林甫是在暗示不是如今的,而是以後的,不得不佩服李林甫的說話之道。

武惠妃自然明白李林甫的意思,激動道:“快啦,快啦,快是啦。”

李林甫又道:“所以說,壽王妃梨園執教娘娘心有疑慮,然娘娘能忍一時之忿,卻能給壽王爺換來大唐的江山社稷啊。”顯然李林甫這是在恭維,但是其實如若要是李瑁當上皇帝的話,肯定換不回來大唐的江山社稷,更多的則是民怨民憤,而且到時候李林甫勢必淩駕於李瑁之上。

武惠妃這次是徹底的高興了,心裏麵那股子開心勁兒別提了,這寒意呼之欲出,自然是要好好的慶祝一下,而且還要好好的炫耀一番,讓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兒子一定是將來的皇帝,所以武惠妃就打算開一個‘慶瑁之宴’,而這宴請之人全都是各府的王公大臣。

等楊玉環回來之後,武惠妃又好好的給楊玉環交待了一番這宴請的事情,就和李林甫離開了,而李瑁對於楊玉環回來似乎也是非常不感冒,而且自打楊玉環回來他根本就沒有看過楊玉環一眼,不過謝阿蠻卻也是非常生氣,這李瑁今日沒有去接自己的玉環姐,謝阿蠻自然是氣不過,謝阿蠻指著李瑁就道:“王爺,你今天為什麼不接我玉環姐回家。”

李瑁也是嗬斥謝阿蠻道:“你個陪嫁的丫頭,你敢這麼跟本王說話嗎?”顯然李瑁是把怒火撒到了謝阿蠻的身上。

見李瑁如此嗬斥謝阿蠻,楊玉環也是皺了皺眉,道:“王爺,阿蠻不是我陪嫁的丫頭,是我的好朋友,好姐妹。還有,王爺,我也正想跟你說呢,你每天在外頭等我太辛苦了,接送也特別辛苦,以後就不必為我操心了。”

見楊玉環竟然這樣說,李瑁也是蠻有深意的看著楊玉環,自嘲似的笑了笑,道:“是是是,不接不送不必等,那你就更加自在了,想何時回家就何時回家,幹脆你就不必再回家來算啦。”

楊玉環被李瑁這突然翻臉氣的說不出話來,她本來就不待見這李瑁,現在見李瑁竟然甩臉給自己看,自然是十分驚訝,而且還十分生氣,不過生性柔弱的楊玉環那裏是那種牙尖嘴利之輩,不過謝阿蠻可就是這樣的人,直接指著李瑁就道:“我說王爺,你這人怎麼說翻臉就翻臉啊,我玉環姐她哪得罪你啦,任你這麼呲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