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遣唐使山本五十六(1 / 1)

對壽王爺可是大大的有好處呀。”

武惠妃聽到李林甫這樣說道,心裏不禁也是猶豫了起來,他不讓這壽王李瑁娶那民女王妃,就是怕誤了這王族的身份,現在李林甫這樣一說,反過來一看,還真如李林甫所說。這唐玄宗李隆基主張的不就是親民愛民,如果自己的兒子娶了一個民女王妃,那不正是親民愛民的好表現嘛,到時候把太子李瑛弄下台之後,把自己的兒子提為太子也不就有個好說法。

武惠妃正在想著自己的利弊呢,壽王李瑁就又說道:“母後,你就依了兒臣吧,那民女真是如同那天山上的雪蓮一般。”

武惠妃又是看了看自己的兒子,想了想就又問李林甫道:“林甫呀,你說這瑁兒娶民女王妃可行嗎?”武惠妃現在也是徘徊在這行與不行之間,就好像一個人要跳崖,正在哪兒猶豫的時候,過了一個人推了一把,那肯定是跳下去了,要是過來一人拉一把,那肯定是跳不下去。武惠妃現在問李林甫就是讓李林甫幫自己哪一個主意。

李林甫聽武惠妃這樣一說心裏大喜,知道這件事兒有門道。趕緊說道:“娘娘聖明。”

武惠妃見李林甫如此,搖了搖頭道:“哎,那就依了這瑁兒吧。”

壽王李瑁如此一聽,心裏更是大為激動,不過皇家子弟,自然還是有些規矩的,並不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般,激動的拉著父母的手亂晃。壽王李瑁則是當下跪下給武惠妃行了一禮,激動的說:“謝謝母後。”

武惠妃見自己的兒子如此高興,自己也高興的合不攏嘴,瞥了一眼自己可愛的兒子,又是說道:“你先別那麼急謝母後,母後可是要先見見那民女,要是真有你說的那麼漂亮,母後肯定答應這門親事。”

壽王李瑁站了起來從新坐在椅子之上,激動的說道:“那民女真的是如同那天山之上的雪蓮一般不可方物。”

武惠妃又是瞥了一眼自己的兒子,說道:“行了,待母後見過之後在說吧,找個時間你帶那個民女進一下宮。”

這,壽王李瑁又犯了難,他到現在還不知道楊玉環的姓名呢,更不知道楊玉環到底是哪家的孩子。而且最關鍵的是,楊玉環也不認識他,這樣他怎麼可能把那楊玉環帶進宮來給自己的母後見上一麵。壽王李瑁終究是沒有城府的,開口就問道:“母後,兒子還不認識那民女呢,恐怕他不跟兒子進宮呀。”

武惠妃見自己的兒子竟然喜歡一個不認識的女子,又是搖了搖頭,不過這普天之下的女人不都歸自己管嗎?自己現在雖然不是皇後,但是這後宮之主的位子確實自己做著的。武惠妃說道:“等下我讓宮女給你一道旨意,就說是母後召見的。”

壽王李瑁見自己母後三言兩語就讓自己的事兒給擺平了,當下又是激動的不行,跟母後告辭,然後找到小太監拿到旨意當下就出宮向那秦娥樓的方向而去。

如若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的時候,特別是那種熱戀,總會感覺到看不到這個人就是心慌,壽王李瑁也是如此,昨天晚上他老是想起楊玉環那音容樣貌,好不容易睡著了還做了個怪夢。醒來之後就想急著見楊玉環,不過前文說了,皇家子弟自然有皇家子弟辦事的方法,當下壽王李瑁就進宮去找自己的母後索要這婚事。

現在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旨意,心裏更是激動不已,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可見這洞房花燭夜對於人生是何其的重要,現在壽王就是處於洞房花燭夜的前夕般,他是王爺,而且還是皇帝的兒子,他喜歡的女子是不可能娶不到的。雖然這壽王李瑁到現在還不知道楊玉環叫什麼名字,但是對於娶到楊玉環這壽王爺還是誌在必得的。

這古代有一條罪叫抗旨之罪,而這王公子弟結婚是需要皇帝下旨賜婚的,到時候隻要這王公子弟給皇帝說一下,然後讓皇帝下一道旨意賜婚,別管那女子是誰,都不敢違抗這聖旨。因為抗旨之罪是要被判死刑的。隻不過一般來說古代結婚事先雙方都沒有見過麵的,都是由媒婆說媒,然後線人引親,然後父母相中,然後就開始結婚了,像壽王爺這樣自己跟父母索要婚事的那是少之又少。

原本按照武惠妃的意思,那是等過了幾日安排個媒人給自己兒子說個家世樣貌都是上等的大家閨秀呢,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自己找了一個,但是武惠妃是比較寵幸自己的兒子的,在依照李林甫所說,這武惠妃也就答應了。隻是她不知道,這門親事不僅讓自己的兒子身敗名裂,更讓她自己不再得到唐玄宗的寵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