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軍隊裏的老狗(1 / 2)

看書網..LA,最快更新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

“內閣?”李綱疑惑的看著皇帝,甚至以為這是皇帝為了轉移話題故意找的話題。

趙桓詳細的解釋了一下內閣的權力和組成,以及諸多的製約條件。

內閣這個詞彙本來就是來自於明朝,明朝時,朱元璋擔心相權過大,而廢掉丞相加強君權,特別設立的一個團體決策參議和執行的機構,入值宮中的文淵閣,因為得名內閣。

趙桓的目的,當然是建立一個團體決策糾錯機製,以防止出現當初宋徽宗昏聵無能,禍國殃民。還有自己這副身軀的前身,那種開門揖盜的愚蠢行徑。

在趙桓的理念裏,皇帝是中原王朝的一塊毒瘤,因為皇帝本身就存在這法外治權,不受任何的律法約束,而這種法外之人,嚴重的違反了他製定新律法的出發點,反剝削。

朝臣們小聲議論著,最終李綱搖頭說道:“官家,內閣旨在糾錯,這是諫台的事,再多組建一個內閣,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

趙桓走下了月台,讓趙英搬了一張椅子,和朝臣們坐到了一起,說道:“諫台的隻有言諫之權,若是皇帝一意孤行,誰能夠阻攔?就比如眼下,朕同意了嶽飛的劄子,你們不就是跑到宮中來了嗎?又不是誰都和朕一樣,耳根子軟,聽得進去人勸。”

“朕前些日子準備了大圓桌,就是為這事籌備,朕思前想後,內閣很有必要。”

李綱左右看了看,閉目良久才說道:“其實官家,多數的百姓都不知道知縣事的名諱,知道名諱,大多數都是他們出事的時候。”

“直到現在,官家仁善之名,威震四方,可是在川蜀一些偏僻的地方,並不知道太上皇已經禪讓了。”

趙桓細細一琢磨,似乎還真是這樣,比如他前世還是鬥升小民的時候,他也不知道知縣事是誰,多數都是上了新聞,才知道他們到底叫什麼。

李綱繼續樂嗬嗬的說道:“官家,安史之亂時,西域唐軍約一萬五千人調回內地平叛,河西、隴右內調,吐蕃趁虛而入,攻打河西走廊。廣德元年,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盡入吐蕃之手。之後西域唐軍孤懸域外數載,大唐改年號,而西域孤軍卻依舊沿用舊曆。西域孤軍一等就是四十五年。”

趙桓點頭,示意他聽說過這段曆史,歎息的說道:“歎息千古英雄淚,俯仰從不愧九天呀。可是這和我們說的內閣有什麼關係?”

李綱看這話怎麼都說不明白,隻好挑明了說道:“官家,我們都是官家的臣子,就是有了這什麼內閣,還不是官家一言而定?一朝天子一朝臣,就依官家所言,三省六部的正官都入了閣,然後呢?還不是都是以官家馬首是瞻?這內閣設不設,無關緊要。”

“再說了,官家是陛下,是天子,天子不會有錯,也不能有錯。”

李綱把話說的明白,說的通透,這所謂的內閣,真的有用嗎?

閣臣是皇帝任命的,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擬是否被采納最終還得取決於皇帝批紅,說到底,不過是個小常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