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汴京十日談(1 / 2)

安娜長公主沉思了良久,才終於肯定的點了點頭,大宋和羅馬的做法是一致的,這就是底蘊,所以她讚同了趙桓的做法,甚至做好了筆記。

“我已經注意到了倭國、漠北、克烈部都發來了求救的公文,陛下知道,亨伯特是我的教父,漠北諸部,我多少還了解一些。不知道陛下是否準備救援他們呢?”安娜長公主看著小本本,問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趙桓沉默了一下反問道:“如果是法蘭西或者英格蘭,亦或者是現在的神聖羅馬帝國向你們羅馬求援,你是羅馬帝國的君王,你又會怎麼抉擇?”

安娜長公主被這個反問弄的有些迷茫,她畢竟已經離開了故國數年,她想了很久才搖頭說道:“我們的情況不太妙,在鼠疫肆虐的時候,我們自己都無法保全自己,更別說去幫助別人。”

趙桓聽到如此誠實的回答,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我們正在幫助倭國,幫助高麗,我們有很大的意向在幫助漠北,哪怕是克烈部的祿汗似乎不太希望我們介入,但是我們依舊在這樣做。”

“我們大宋有句古話,叫做唇亡齒寒,若是四夷皆危,大宋必危,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安娜點了點頭,將這一番話記錄了下來,歎氣的說道:“很羨慕大宋有如此遼闊的疆土,也羨慕大宋有日此高效的官僚,也羨慕大宋的人能夠如此的聰慧,在疫情發生時,能夠想出如此多的辦法。”

“如果我羅馬還是當初的環地中海的超級大國,我想我們也有能力去幫助那些蠻族度過難關。”

記錄完畢的安娜長公主笑著問道:“我從鴻臚寺了解到,大宋現在對異國的商賈都很客氣,鼓勵他們到大宋來行商,我知道這是好事,但是鴻臚寺今天也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海外歸國的海商。”

鴻臚寺是大宋的外交部,主要負責的就是對外事宜,隨著對外商貿的愈加頻繁,大宋的異國行商也越來越多,他們有迫切的了解大宋政策的意願。

在大宋書坊和各種小報日益繁盛的今日,鴻臚寺每十日一次的答會,就成為了解大宋意願的窗口,目前六部各部門也會在鴻臚寺回答坊間對政策的一些議論。

這是李邦彥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促成,而趙桓對此樂見其成。

安娜看著官家沉思的樣子,略帶一些歉意的問道:“尊敬的陛下,我並無意冒犯,這個問題鴻臚寺拒絕了回答,而負責市舶司的大宋商部的陳衝也拒絕回答了這個問題,但是這些商賈歸國的問題需要解決。”

趙桓終於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笑道:“他們的身份很特殊。朕的決定是他們可以回國,但是必須配合朕的防疫戰術,他們需要在市舶司建立的隔離區,安靜的隔離7天到14天,才可以。”

“官家真的是仁善。”安娜一臉驚喜的說道:“請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他們是宋人。”趙桓肯定的說道。

“天呀!父神在上,難道僅僅因為他們是宋人嗎?”安娜一臉不可置信的說道:“你知道我說的不是海商,是海外歸國的商賈。他們當初有難的時候,逃離了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