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前車之師(2 / 2)

趙桓拿著三個畫卷問道:“這三個人是你讓趙英安排通過的嗎?”

李清照示意趙臣夫出去玩,笑著說道:“大秦公主,火尋國公主,塞爾柱帝國汗國公主,是臣妾讓人安排的。”

“是前段時間李太宰跟臣妾聊大宋商貿的事,臣妾才臨時起意,其實臣妾還照拂過大食國的公主,可是大食國的公主長得有點差了,膚黑了些,就沒通過老宮宦們的挑選。”

“為何?”趙桓笑著坐在了李清照的旁邊問道。

趙英在李清照進殿的時候,迅速的搬了張椅子,還上了個小茶幾,準備了兩盤果仁,端了兩盞清茶。

趙桓終於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做縣官不如現管,趙英伺候的賣力程度,超過了平日。

李清照的尚宮局在規製上是和內侍省平級,但是趙英必然要聽李清照的話。

李清照靠在椅背上,略微有些慵懶的說道:“臣妾還在商部的時候,李太宰有一次說到了大同府和雲中路的商路稅收,說大宋朝以往都是將商貨交給契丹人或者西夏人,就再無牽掛了,但是隨著商路通行,才知道獲利如此之豐!”

“僅大同府的商稅今年就收了三千萬大宋銀元,等於津口和塘口兩個市舶司的總收入。”

趙桓當然研究過今年國帑在接連用兵和災害下稅收增長的原因,他也知道大同府的稅收情況,也知道克烈部送來的一萬頭羊,在大同府病死了一千隻的事實。

李清照笑著說道:“臣妾就琢磨著,大宋也沒有這方麵通商的經驗,尤其是官家有誌於西域之時,臣妾覺得很有必要了解下前唐的各種政策,好製定商部接下來的規劃。”

“唐朝之盛起於隋時,盛於貞觀,耀世於開元,臣妾就琢磨了很多商道的政策,也都定好了章程,官家都在燕京或者來州批過紅,後來臣妾就發現了相比較唐製,大宋宮廷的一些製度,委實有些小家子氣了。”

“比如納宮人和宮妃這一塊,舉個例子,前唐就有一個妃子是粟特人,曹野那姬是前唐玄宗的寵妃,壽安公主也是這名粟特人所生。”

“官家之誌乃是遠邁盛唐,若是做不得前唐那般開放和包容,定是完不成這個目標。”

趙桓琢磨了很久,才搖頭說道:“安史之亂就是當初的昭武九姓所行之事,朕以為不可全取唐製之開放政策,不妥。”

趙桓雖然已經知道了安史之亂本質是開元年間府兵製的衰敗,導致了地方軍頭做大,實質是一場地方軍隊的叛亂行為,但是他依然覺得和當初的李隆基極度信任李林甫和安祿山有極大的關係。

李清照笑著搖搖頭,將手中的剝好的瓜子放在了官家手中,說道:“官家聽說了韓昉的遭遇了嗎?其實眼下大宋百姓對漢兒歸宋,已經有了蔑視之舉,臣妾以為不是什麼好事。”

“官家到現在讓曹賢妃在宮裏,不就是圖打了西夏以後,好管理一些嗎?官家再想想,這事也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