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丙殿昌儲(2 / 2)

李光手裏拿著一本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翻在晉紀一頁,洋洋灑灑的說道:“西晉永嘉年間,揚州刺史陳敏在曆陽叛,因為江東士族普遍不願歸附陳敏,陳敏意欲血洗江東,幸好被顧榮攔了下來。時當下中國喪亂,胡夷內侮……”

“先生。”趙諶將手舉起,打斷了李光的嘮叨問道:“西晉時正值五胡南下之際,為何先生卻使用了胡夷內侮這個詞?而非五胡亂華?”

李光看了看自己的書本,又看了看提問的趙諶,笑著說道:“這個問題很好。”

“中國喪亂,胡夷內侮,這八個字是寫在溫國公司馬太師所作的《資治通鑒》之上,雖然我看不上司馬光這個人。”

“他在十七年後,重審阿雲案是為了翻案而翻案,的確不局氣,甚至可以說是小人行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文學修養和極為精準的眼光,而《資治通鑒》素有帝則之謂,某認為並未過譽。”

“中國喪亂、胡夷內侮,尤其是內侮一詞上,是將五胡南下之事,定性為了家庭內部矛盾,這一點上是極為公正客觀。”

嶽雲不耐煩的翻動著課本,相比較之下武場才是他的歸宿,聽到李光如此說法,他舉手說道:“那先生,司馬太師乃是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是不是為了祖上的麵子,故意這麼寫的呢?”

李光解釋道:“司馬太師的祖上榮光,這個安平獻王後嗣,和昭烈帝的中山靖王之後類似,都是自稱。”

嶽雲撇了撇嘴,顯然李光的說法並沒有贏得嶽雲的讚同,但是因為要遵循學舍的秩序,他也不好再發問。

學舍旁是一處水窪,即使是冬日,這水也是溫泉之水,潺潺而動。

水窪旁的假山乃是仿照江左鳳凰山所建,山中藏有雄黃和盧甘石,雄黃可驅避蛇蟲,盧甘石則能發散陰氣、聚集雲霧,使空氣濛鬱,如深山幽穀。

假山之下,鑿有兩處彎形水池,一處名曰:鳳涅。一處名曰雁回。池中有遊魚嬉戲與蓮葉之間。

冬日夏景,不得不讚一聲奢華。

李清照就坐在雁回池旁的躺椅上,手裏捧著一卷書,神態上有說不出的慵懶。

自從辭了商部的官職之後,李清照就已經有了大量的空閑時間,宮正的職務都在內廷,並不忙碌,她的大部分時間就用在了丙殿昌儲這些事上。

聽到李光對此的解釋,她不由的搖頭,站起身來,說道:“先生,中國喪亂,胡夷內侮,乃是勸解陳敏莫要濫殺的顧榮所說,這八個字最早出現在《晉書》之上,乃是唐初房玄齡所撰寫,而房玄齡也是參考了西晉起居注和宮廷典籍所編纂。”

“類似的說法還有在東晉升平元年,司馬聃成年親政,臨朝稱製的康獻太後還政時的詔書上,說出了四海未一,五胡叛逆。而在《晉書》中,司馬睿讚曰之中言明,五胡扛鼎。”

“內侮、叛逆、扛鼎,都是當時晉人所言,哪怕在晉人、胡民看來,那也是以下犯上的叛亂,而非外族入侵之戰。”

趙諶略有所悟,嶽雲依舊是泛著糊塗問道:“那為什麼還有人用五胡亂華這個詞呢?”

李清照看了看趙諶目露思索,笑意盎然的看著趙臣夫,說道:“臣夫你來說說,為何會出現這個詞。”

“利益。”趙臣夫斬釘截鐵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