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初韓世忠鎮守榆關之時,三番五次出關帶著新兵出關,甚至還和完顏婁室碰到了一次,打了個照麵。現在他居然怕了。”趙桓也是第一次在韓世忠身上品出了怕。
怕,是好事。怕,才能更好的防疫,宋人才會更安全幾分。
“金人不是什麼妖魔鬼怪,都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大刀片子砍到身上,都會流血,也會死。”李綱忽然笑著道。
當初金人從燕京數日南下至相州,五日至開封汴京之時,大家都金人是妖。
李綱這句話,複述的是當初趙桓的辭。
“你還記得呀。”趙桓仔細一品,才想起這句話是自己當初的。
李綱笑道:“無孔不入、看不見、摸不著的須彌蟲,幾個時辰就能帶走一條性命,不論男女老幼、不論牲畜都有可能患病而死,韓世忠怕的理所應當。”
“倘若不是臣去胡元的存目鏡裏看了一眼,萬萬不能相信,一碗水裏居然有那麼多的蟲子,而那竹節狀的須彌蟲,微乎其微,居然可以頃刻間要了牲畜大物之性命,世間著實奇妙。”
趙桓指著那個劄子問道:“金國求助,朕以為不去。明年開春過了,朕還要打金國。”
“官家聖明。”李綱俯首道。
救金人?生死之仇,不共戴。
“官家的《除蝗疏》已經通傳各州府縣,各地展開了較大規模的水利灌溉,也發動了鄉民深耕翻田,僅窮江附近,就開掘了數條支渠,水車數架,鑿井七十二口……”李綱洋洋灑灑起了政事。
防蝗,是入冬以及整個春都需要籌備之事。
涉及民生,則無事。
李綱又將自己幾條從民間收集來的各種防蝗手段,和官家了一下,雙方達成了共識。
“也就是養鴨子,比養雞更加實惠?而且出欄之日更少,滅蝗效果更好?”趙桓也是第一次知道此事。
李綱點頭道:“供廚者,子鵝百日,子鴨六七十日,子雞百八十餘日,肉佳味美。”
“養雞主要是為了雞子,真的要是防蝗,臣在民間尋訪,還是養鴨更合適,鴨比前段時間的姚舜輔獻上的蒼鸞,吃蝗蟲幾乎旗鼓相當。但是鴨不會飛,蒼鸞還是更強一些。”
“需要多少錢來養?”趙桓問道。
李綱笑著道:“一百三十二萬貫即可購置三百萬餘隻鴨子,這事陳子美已經在做了,淮南、兩江都在盡力籌備。”
“不過陳家傳信來,防蝗用不上的話,他們也能把鴨肉賣了,鴨絨填充衣物用,所以開銷他們就當是做買賣了,不用內帑國帑掏錢。”
“但是若是真的有蝗災,可能用到馳道將鴨子送到災區,大概需要占用馳道份額。”
趙桓仔細品了品,問道:“不用花錢了嗎?”
“這些年,陳家為官家辦事,也沒少賺……”李綱提醒官家,陳家商賈身份。
商賈重利,陳子美這些年忙前忙後,可沒少賺錢,這也是為何陳子美願意繼續下注的原因。
沒有任何正向反饋,光賠錢,多大的家產早已經賠光了。
唐閎唐家,不就是這麼賠光的嗎?
“這防蝗還能做生意的嗎?”趙桓也是哭笑不得,崇禎知道了,豈不是羨慕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