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王稟,那才是活得不難煩了,自己家的門不用皇帝親自去砌門,隨意指摘,墳頭大概會被挖好了。
“李太宰什麼意見?”趙桓從王稟這裏得不到有用的消息,轉頭看著閉目養神的李綱。
李綱聽到官家點名,無頭無尾的了一句:“趙承佑該死,也必須死。”
“你這不是廢話嗎?現在問的是到底剮不剮。”趙桓一頭霧水的看著李綱,這不明不白的怎麼冒出來這麼一句。
李綱略微尷尬的眨了眨眼,收拾了一下自己的麵部表情,道:“臣以為,剮。”
“那就剮了吧。”趙桓看著這麼吵下去也不是個事,決定聽李綱的,先剮了再。
“聖上英明。”宋世卿趾高氣昂的看著李彌遜,這個李彌遜就是個老好人,大是大非上行無差池。
但是總是抱著仁義那一套,治國哪裏有那麼多仁義?惡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犯錯砍頭了事,豈不是便宜了趙承佑?
宋世卿就很討厭李彌遜身上這股子書卷氣,明刑正典,才是他們這些推官們的追求。
李彌遜隻能連連搖頭,直到最近他才知道,官家那股子仁善,是對百姓們仁善,實際上是一個麵善心狠之人。
那可是血脈至親,剮就剮了。
等到常朝散去,李綱依舊坐在那巍然不動,而王稟準備讓人抬著暖爐走的時候,被趙桓喊住了。
文德殿一片寂靜,隻有趙桓筆尖在紙上書寫的沙沙聲,這靜謐良久之後,趙桓才將手中的筆放下,看著李綱。
“官家要推行吏治,改製不存在任何的溫和,雷霆手段,才能震懾,至於以後,宋少卿的很多,誰能管得了身後事呢。”李綱笑著解釋了為何要剮。
趙桓點頭,他無奈的搖頭道:“是朕貪了點。”
“朕打算讓王荀權任涇原第十三正將,不知道王將軍以為如何?王荀既然已經弱冠之年,更應當多擔點責,你以為如何?”趙桓拿起了劄子遞給了趙英。
這是補償。
孟太後指示下,朝臣對王稟展開了攻訐,無論趙桓如何站台,都對王稟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他作為皇帝,當然要給王稟適當的補償。
現在王稟是很尊貴,還得了個讚名不拜的特權。
封無可封?
不存在。
封不了王稟,還不能封他兒子嗎?多簡單的事?
王稟正烤著火,也是一愣,隨即問道:“嶽飛在青塘戰事不順?”
“然。”趙桓點頭,真是什麼都瞞不住王稟,他是不擅長政事,但是人擅長軍事呀,自己剛有個動作,王稟就猜出了自己的目的。
王荀十六歲就跟著王稟鎮守了太原城,身中數創,險些喪命於完顏婁室手下,本身就是校尉的王荀,任這這涇原第十三正將,並完全算是恩賞,大宋軍功很寶貴,王荀弱冠,已經到了可以做事的年歲。
“行。”
王稟點了點頭,站起身來,趙英差人抬著暖爐亦步亦趨的送王稟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