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菊兒汗午時三刻的夢(2 / 2)

更能夠彰顯皇帝的仁善。

趙桓看著趙鼎這本劄子,就已經看出了趙鼎的才華。

趙桓可是看過趙鼎的資料,趙鼎在正常的曆史線裏,可是做到了宰相的職位。

趙構怎麼就用不好這樣的人呢?

【曆史事件提醒:趙鼎紹興年間兩次拜相,任內推崇洛學,上為趙構鞏固政權,下為黎民謀求社稷,有元佐之稱。】

【紹興議和,嶽飛案中,趙鼎被秦檜構陷,被迫辭去相位,一貶再貶,最後被剝奪官身,屢次被朝廷謫居福建莆田、漳州、潮州,最後被謫居到海南三亞吉陽,絕食而死。】

趙桓看到紹興議和這幾個字,駐足良久。

所有的綏靖,都需要付出極其昂貴的代價。

自己這個皇帝,幹的其實不咋地,也常常因為自己後世的教育和早已形成的價值觀,鬧出不少的笑話。

但是得虧有種師道、宗澤、李綱、嶽飛、趙鼎這樣的人一路幫著自己,否則不知道要鬧出多少亂子來。

趙桓忽然想到了種師道那句話,大宋有自己是大宋之幸,其實自己何嚐不為有這些人而慶幸?

這是互相成就。

至少自己到來,滿足了種師道想要看到燕雲十六州盡在大宋之手。

至少自己到來,讓嶽飛可以如此的意氣風發,淋漓盡致的展現了自己的能力。

至少自己到來,讓這些忠貞報國之士,有了展現自我的舞台。

趙桓看著趙鼎的劄子,看到了最後,也看到了趙鼎寫這條劄子的理由。

【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曆史翻譯機:等到白頭的時候,再回頭看看,隻能感慨惆悵自己的餘生沒有幾。一片赤誠之心還未泯滅,哪怕是九死也不會偏移。】

趙桓緩緩的合上了劄子,這就是脊梁呀!

“好!好一個,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趙桓拍打著劄子,大聲叫好。

陳東皺著眉頭想了半,眼神中帶著不解和震驚的問道:“官家這句是出自哪裏?為何臣從未聽過?看詞格韻律詞牌名應該是滿江紅,可是臣絲毫沒有印象。”

“是這兩年大宋新出的詩詞嗎?可是未曾聽人提起。可曾有全詞?”

趙桓一愣,這句,他是抄嶽飛的滿江紅,他沒辦法跟陳東是孤句,因為這一句的平仄,很明顯是滿江紅的平仄。

嶽飛的《滿江紅·怒發衝冠》裏麵的內容,又不適合拿出來。

趙桓麵色變得嚴肅,道:“陳學士,朕有意讓你作為使臣,前往大秦,一路走過與各國國主商議重開絲綢之路之事,不知道你敢不敢去。”

陳東聽聞,臉色一整,非常慷慨的道:“唯服聖命。”

“塞爾柱帝國分裂成了諸多公國,沒什麼太強的國度,他們需要大宋的貿易,大宋也需要他們消化大宋生產的商貨,而且在西極道,絲綢與黃金等重。”

陳東的眼神中充斥著向往,但是很快他忿忿的道:“當初遼國還在的時候,就不停的通過榷場獲得大宋的貨物,運往西域和西方的世界!獲利頗豐!”

“現在從清河城出,走山古道,過楚河的商路,要經過碎葉城,可是碎葉城現在被耶律大石所占據,宋人的商賈會被耶律大石直接殺死,奪取貨物。西方過來的商賈也要被收重稅。”

“這嚴重的阻礙了行商來到大宋!也限製了來往商賈攜帶貨物的數量。”

趙桓點頭,這些陳東過往的劄子裏都寫到過,他倒是知道一些。

陳東解釋道:“阿爾斯蘭王子,是昭武九姓之人,他是血尋國國王的次子,他帶著我走了一條路,雖然可以饒過碎葉城,但是道路崎嶇,也不適合大規模的商貿往來。”

“在我離開清河城的時候,耶律大石派出了使者,想要效仿當初的澶淵之盟,建立榷場。”

趙桓仔細思考著耶律大石的要求,問道:“設立榷場嗎?”

陳東點頭,嚴肅的道:“若僅僅是設立榷場,臣在給官家的劄子裏,就寫到這個了。”

“可是他們居然以西去財資不足為由,要我大宋出助軍旅之費,每年給他耶律大石,白銀三十萬兩,絹兩百萬匹!否則大宋的商賈,別想通過碎葉城。”

趙桓的思考被打斷了,他哭笑不得問道:“他菊兒汗,耶律大石做的是午時三刻的夢嗎?”

“當真以為我大宋還是過去之大宋嗎?!荒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