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能做大宋的狗,真是最大的榮幸啊!(2 / 2)

這一改名字,就成了趙楷,原名構……

魏承恩現在是高麗提督,在金富軾和金福轍的幫助下,控製著整個高麗國的軍、政兩權。

一旦賜姓冊封,那就代表著放棄了將高麗納入疆域圖的機會!

他一直在等待著克複遼東郡之後,一鼓作氣將整個高麗國,納入自古以來的範圍。

趙桓看著手裏的劄子,說道:“傳令魏承恩,那個妙清的大為國,該滅了。”

之所以這樣決定,就是王楷反複的申請要大宋冊封的理由,就是妙清的大為國,乃是叛亂,他需要拿回權力去平叛。

趙桓怎麼可能把高麗國的權力轉手送給他?在魏承恩手裏,也比在王凱手裏強?

金人大兵雲集保州的時候,他棄城逃跑的時候,就沒想過今天這檔子事嗎?

趙桓才懶得搭理這個高麗王的反複要求冊封的劄子,倒是那個大為國,違反了遊戲規則,需要進行封號處理。

他建立這個大為國,既沒有來自金國的冊封,也沒有來自大宋的冊封,更沒有打敗高麗國的軍隊在舊的王朝上建立新朝,完全是一個違法的政權。

趙桓的劄子送到高麗開城的速度很快,從燕京到津口走的馳道,隻有兩個時辰就送到了津口。

而現在高麗國的整個上層,全都是金富軾和金福轍這樣的親宋的官員,商貿來往頻繁,沒兩天,就被魏承恩拿到了手裏。

魏承恩,打開劄子看到是讓他平叛,就是一陣的歎氣。他是來出使,而不是來這裏當提督的。

結果自己遲遲回不去。

高麗國的攝政王,不是那麼好當的。

得虧金富軾和金福轍,需要魏承恩大宋的背景,來打壓異己,肅清朝政,否則他這個提督,再開始的時候,也是和王楷一樣的命運,被架空。

可是現在的情況,正在脫離金富軾和金福轍的控製。

因為魏承恩作為大宋天使,親臨開城大門的安州,鼓舞軍卒士氣,帶來了無數的大宋軍卒,在保州六城抵抗金人的這些舉動,讓高麗國的百姓都知道了這個大宋的宦官。

這個知道可不僅僅是知道那麼簡單,他們能夠免遭金人的屠掠,全靠了此人臨危不懼的表現,現在魏承恩這個提督的名字,越做,名氣越大。

魏承恩的確做了很多實事,比如說興修水利、鏟除奸佞、勸農革新農具、鼓勵懇荒、修建書院、鼓勵商貿等等。

他在高麗國做的事,深得民心,權勢和威嚴儼然超過了金富軾。

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高麗提督。

對此魏承恩是無比焦慮的。

他是大宋的宦官,因為唐朝末年宦官幹政,肆意弑殺皇帝另立,幹出了天怒人怨之事。

大宋建立之初,就有明令宦官不得幹政。

趙英平時也是小心謹慎的不過這條線,可是現在魏承恩的擔憂,就擔憂在這裏,他的確是在幹政,而且是明目張膽的幹政!

這怎麼讓他不惶恐?

可是大宋的皇帝,壓根不搭理他請求回宋廷的劄子,甚至連高麗王請求冊封的劄子,都被駁回了。

“金侍郎,這可如何是好?”魏承恩對著金富軾一臉惆悵。

金富軾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搖頭晃腦的說道:“其實這樣也好。”

“高麗王行徑輕佻有失民心,若非魏提督臨危受命,今日高麗,將滿目瘡痍。即使金人退了,高麗王也恐有不測。”

“既然是大宋皇帝的意思,那就按著大宋皇帝的意思去做。臣這就帶兵去平叛去。”

金富軾樂嗬嗬的站了起來,魏承恩這個人很好說話,但是卻很有底線,在金富軾看來他的德行,要比王楷好不少。

至少魏承恩一心給高麗百姓辦事,讓高麗國,有了一個國家應該有的樣子。

而且魏承恩還十分謙遜,有不懂的地方,也會和朝臣們商議一起去做。

據魏承恩所說,這都是大宋官家的行為,他隻是拾人牙慧。

金富軾走了兩步,一拍腦門,說道:“魏提督,你看臣這個記性,上次和魏提督說過,想讓大宋派遣官員管理高麗國,這是我寫的劄子,不知道魏提督能不能轉呈?”

魏承恩皺著眉看著金富軾說道:“上次我就跟你說過這個事,若是讓大宋皇帝派遣官員來高麗國,那可是要郡縣製,而且官家的那個性子,金家那些土地,怕是保不住的。”

金富軾和金福轍,是新羅王室後裔,世襲的高麗慶州州長,可是這高麗國最大的地主。

若是請了大宋的官員前來管理,金家那些土地,絕對保不住。

金富軾樂嗬嗬的說道:“家大業大,總有敗光了的那一天。沒了就沒了,算是我金富軾,對不起列祖列宗了。我也不怕到九泉之下見到列祖列宗。”

“能做大宋的狗,真是最大的榮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