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李師師再進京城(1 / 2)

第二天是百人的學子和臣工們出行的日子,老天爺依舊沒有給趙桓一點點麵子,雨依舊在下。

趙桓當然沒有矯情,蓑衣一披,踏上車駕,就出了門送行去了。

他沒那麼講究。

而朱璉也從宮人那裏拿了一件蓑衣,跟著趙桓闖進了風雨裏麵。

她已經逐漸明白了,趙桓那麼急迫的,讓她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皇後的意願,她也不想錯過和趙桓的每個類似的瞬間。

事實證明,陳敷那套盜天地之時利,很符合大宋人,或者符合中原之人的觀念,大雨並不是學子和臣工們,不能出行的理由。

趙桓的車駕,走到了廣安門,大宋的驛站設立在這附近,趙桓來到了廣安門之前,這裏有一塊巨大的石碑。

仿照之前的唐朝,立在了大門口一個碑,上麵寫的話,一模一樣。

西極道九千九百裏。

不到萬裏之遙,去廣袤的上京道,並不是萬裏之遙。

大雨依舊在下,砸在了趙桓、朱璉和所有臣子學子的蓑衣上,水滴的聲音和滿是水珠的臉上。

他們是大宋第一批遠邁萬裏去為大宋牧守百姓的臣子,放棄了關內的精致的生活方式,披上了蓑衣,騎上了劣馬,奔波在上京道上,有的是烈風陣陣,有的是狂沙漫漫,有的是皚皚雪原。

這是一群豪邁的人。

“臣等告退。”臣工們和學子們俯身和趙桓作別,轉身離開。

趙桓目送他們離開,學子們帶著趙桓對他們的期盼,坐在滿是雨水的路上,向著居庸關而去。

趙桓往前走了兩步,送走了他們。

這是一群大氣的人!

趙桓拉著朱璉回到了延福宮,他準備換身衣服就去文德殿,繼續著自己批閱劄子的事,整個大宋都在蒸蒸日上,這一切都讓趙桓感覺到了使命感。

而此時的李師師撩動著自己滿是雨水的發梢,臉上苦笑不得看著廣安門前轉身走向皇城的趙桓。

自己千裏迢迢從淮南來到大宋,就是為了在燕京府設立羊毛的脂化的工坊,她帶了配方和兩百餘人的工匠,準備教導燕京的婦女們,把毛紡工坊建起來。

結果趙桓的注意力都在遠走的學子身上。

壓根沒有看到風雨裏,同樣有些狼狽的李師師。

大宋的官家呀,是一個狠心的人。

李師師看著巨大而宏偉的燕京城,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再也找不到的原價的城內用地的租契。

李師師將自己的蓑衣的帽簷摘下,就這樣在雨裏淋了個通透,帶著工匠們,進了廣安門。

這裏有陳家給她置辦的工坊,不過利益卻是對半分。

李師師非常的不幸,還沒走到淮南的時候,陳家那位準備婚配的陳家大官人,就不幸生病去世了。

不過李師師並沒有追究那個不幸去世的大官人,到底是畏懼趙家皇室躲起來了,還是真的生病而死。

不過不重要,連皇帝都再沒有再過問過她的行蹤。

“汴京沒去結果倒是到了燕京,葵兒,你說我這算不算兜兜轉轉的打轉,離不開他趙家人了?”李師師笑著問道。

崔葵兒想了想,笑道:“不算,畢竟不是在汴京,這是燕京。當今官家也不是太上皇。”

“你這張嘴啊。”李師師輕聲笑道。

之所以來到燕京路的燕京府,完全是因為這裏,顯然已經成為了大宋另外一個個中心點。

趙桓想要遷都的想法,幾乎所有人都品出來了。

路人皆知。

這裏未必會成為大宋的經濟中心點,畢竟南方的富碩,北方其實真的很難比得了。

海貿的繁盛,給南方帶來了足夠大的優勢。

北方的限製太多了,就東海以北的入海口冬日裏結冰一件事,就大大的阻攔了燕京城成為大宋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