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奇葩君臣(2 / 2)

李綱的轎子並非回府,而是直接找到了李邦彥的居所,一個兩進一出的小院子,在這繁華的汴京城裏並不起眼。

李邦彥聽到門房說李綱到訪,著實一驚。

在李邦彥看來,李綱這個宰相比自己當初要強多了!

麵對危險不低頭,麵對皇權不畏懼,麵對萬事,都盡量處理周全。

所以,李綱能來,讓他著實的驚訝。

他趕忙收拾了一下親自到了正門迎接李綱,連連說道:“李太宰,稀客稀客!”

“士美折煞某了。”李綱笑著說道,和李邦彥進了府中。

李綱對李邦彥說了說朝堂之事,也和李邦彥說了自己乃是受命而來。

“太宰,某有一句話,不得不講。你問官家從內帑出錢,還是不還那種,實在是天下少有啊。亙古未聞呀。”李邦彥連連搖頭,這對奇葩的君臣。

當然,在大宋,奇葩還是它的本意,奇特而美麗的花朵,稱讚人出眾,並沒有貶義。【注1】

“太宰,公私分明才可以,今天是國庫一時空虛,你問內帑要錢。若是哪天內帑缺錢,國庫空虛,你要學蔡京那樣,四處給官家撈錢去?”李邦彥先是指出了李綱的錯誤。

而李綱搖了搖頭,沒有回答這件事的考慮,他了解官家,總覺得官家在醞釀件大事,這事成了,國庫和內帑估計都不缺錢。

隻是李綱卻不知道官家到底準備幹些什麼。

但是李邦彥顯然不清楚官家心中所想,這就是一個宰相,離開了權力的中心,就會對各種事,變得不再那麼敏感。

“李太宰今日登門拜訪,某不勝榮幸。但是李太宰,你問政的事,某怕是幫不了你啊。”李邦彥說完就一臉的頹廢。

這幾個月他從汴京轉到河東路,再從河東路轉到了關中,他終於見到了金禍之下的百姓到底是何等的慘淡模樣。

一路走來,李邦彥感觸最深的,還是官家的各種政策對百姓切實的好處。

所以,對自己過去當政時候的種種舉措,李邦彥進行了反省,寫成了劄子。

李綱問的賑濟荊湖北路之事,李邦彥麵色帶有羞愧的說道:“宣和三年,太上皇命某帶著兩百萬貫和三十萬石糧草,去賑濟兩浙路和江南東西兩路的方臘叛亂之事。”

“某未能完成皇命,致使兩江和兩浙複叛,而太上皇在宣和四年,十抽一殺盡江南中人之家。”李邦彥說起這事,就是一陣的歎氣。

自己還是大看自己了。

方臘之事,涉及六路,需要賑濟四路,他李邦彥帶著兩百萬貫和三十萬石糧草,是萬萬不夠的。

但是太上皇隻給了他這麼一點,他能怎麼辦?

李綱就膽子大多了,直接獅子大開口要了一千萬貫!

讓李邦彥著實意外的事,皇帝居然真的從內帑裏把錢拿出來了!

“某知道士美在賑濟江南時候,已經竭盡了全力,但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沒能賑濟撫恤,那也無可奈何,正因如此,某才向士美請教,當初的賑濟是哪裏出了問題。”李綱笑著說道,他沒有笑話李邦彥的意思。

這個浪子宰相,能用不到兩百萬貫賑濟兩浙路,已經著實不容易了。

李邦彥看李綱的態度和事情發展,也知道李綱是真心求教,而不是上門揶揄,無不感懷的說道:“某痛定思痛,發現壞就壞在,救民先救官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