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一妙字(2 / 2)

李綱客觀的陳述了他為什麼反對現在推行依法治國理念,他不是反對這個理念,而是反對這個時間節點。

“官家,臣記得當時官家突然起了興致,到了臣管的廣備攻城作,問了臣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工匠們用雕版印書。”

李綱這話一出口,趙桓有些懂了,為何李綱如此反對自己的依法治國。

識字率。

其實李綱之前說的那些他都懂,也曾經權衡利弊的考慮過,最終他還是決定不賜下赦免詔書。

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趁著這個案子,把這個理念普及下去。

但是最後一個識字率上,趙桓是真的沒想到,識字率是個老大難。

不識字,則不可能知道法,而且也沒有任何的普法教育和工作,不是專門司職的大理寺卿的大學士們,甚至都不知道法。

知府、知州、知縣事,也對此不甚了解,怎麼依法治國。

“李太宰所言,朕想一想。”趙桓說道,他要仔細思考一下。

現在階段,似乎真的不適合普及這個思想。

不適合歸不適合,但是放過這個大好機會,促進社會進步,改變大宋格局,實在是太過可惜了。

“死罪不可饒。”趙桓最終決定,還是不準備放過董承。

李綱俯首說道:“官家。現在的時機,真的不好!”

“但是可以緩刑。”

“如果在緩刑期間,表現良好,死刑可以饒恕。”趙桓說道。

他忽然覺得緩刑這種東西,才是法學中最人道的發明。

如果頭頂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死不悔改,執意犯錯,那還是物理消滅的好。

“額……”李綱露出了一副凝重的表情。

官家挺會玩的。

他依然保持俯首說道:“官家,叫來咱們大宋提刑司的司正和大理寺卿,一起商量下這個緩刑?臣覺得大有可為。”

“如果臣理解沒有出錯的話,官家的緩刑是暫緩執行,看緩刑期間的表現如何?決定是否執行死刑,如果不執行死刑,就執行徒刑?”

趙桓點頭,對著趙英說道:“你這頭昏眼花翻滾的暈病,倒是好得快,去跑個腿,把兩位邢獄的重臣叫過來。”

趙英一溜煙的跑出了文德殿,畢竟剛退朝,大理寺卿和提刑司的兩位正官還走遠。

“官家這個法子妙。李太宰覺得呢?”宗澤非常滿意。

“妙。”李綱笑道,這個法子能不妙嗎?

現在朝臣和官家之間,其實比較僵硬。

特別是因為董承案中,關於董承的判決,大宋的官員和官家的想法,出現了極大的分歧。

但是這緩一字,不僅僅董承有了或者的機會,還大大的緩解了朝臣們和官家僵硬的關係。

不僅如此,這緩刑,還表現出了官家的仁義和尊法的理念。

還維護了國法朝綱,一舉多得的緩一字,實際不可多得。

李綱真的覺得自己小看了自己這位官家。

一個字,解決了李綱都極為頭疼的問題。

但是李綱覺得這是最漂亮的地方,就是鞏固了皇權。

官家是英明的,隻要官家依然如此,他就會一直不停的加強皇權。

沒有強權的皇帝,他想勵精圖治,變革大宋?那是癡人做夢。

王文正相公那麼厲害的角色,在神宗崩了之後,人亡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