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勇義塚的忠魂銘(均訂滿200,加更!)(2 / 2)

“夫天下有大勇者,誌不能測,剛不能製,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誌甚遠,所懷甚大也。”

“所懷者何?天下有饑者,如己之饑,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民族危急,別親離子而赴水火,易麵事敵而求大同。”

“風蕭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敗,或囚或歿,人不知之,乃至殞後無名。”

“銘曰:嗚呼!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來兮精魄,安兮英靈。長河為咽,青山為證;豈曰無名?河山即名!”

“人有所忘,史有所輕。天下可期,民族將興,肅之嘉石,沐手勒銘。噫我子孫,代代永旌!”【注1】

趙桓從寬闊的袖子裏,掏出了玉璽,那顆受命於天,代表皇權的玉璽。

此時,這顆玉璽,已經不再代表趙桓這個天子。

而是代表著大宋!代表著大宋一萬萬的百姓!

代表著千秋萬代為抵抗異族侵略,而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蓋上了這名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烙印,這代表整個華夏文明對他們的認可。

蓋上玉璽的那一刻,趙桓覺得自己的手如同千斤之重,這就是責任啊!

這顆玉璽哪有那麼好拿?

這是責任!

他要對一萬萬百姓負責,若是幹得不好,自然會有人取了他的腦袋。其名曰:獲罪於天。

種師道、種師中、宗澤等一行人都站在了趙桓的身後,看著趙桓,等待著他的命令。

“種師中點五萬永定軍軍卒,出居庸關,圍困燕京。”

“宗澤,你率兩萬禁軍從紫荊關而出,策應種太尉。”

“嶽飛,你率親事官做奇兵,前往大北關。防止金兵從燕京府逃竄。”

“張叔夜,你點所有兵馬,前往渝關,幫韓世忠攻破渝關。”

“戰!戰必勝之!不管付出怎麼樣的代價!拿下太行內七州。燕雲十六州才能坦言守住了。”

“末將遵命!”諸大將俯首稱是。

種師道說道:“官家,朱家來的那三萬人,也一並去吧。在河東路,不安全。”

種師道看過那封信,將門進京之事,雖然不是路人皆知,但是也有人已經聽到了傳言。

他們再留在河東路,不太合適,出關為國而戰,以鑒忠勇。

“種少保所言甚是,劉錡,你率那三萬軍卒,陪同種太尉一起出關,莫要驕橫,虛心學習。”趙桓才想起來,自己好像把這三萬人給忘了。

這朱鳳英送來的一塊肥肉消化之後,還沒運動過。

他指的是朱家那三萬人沒有消化掉,而不是和朱鳳英運動過,當然他真的沒有和朱鳳英運動過。

這怎麼解釋,越解釋越糊塗了呢?

“末將領旨。”劉錡俯首稱是。

至於楊沂中,他需要鎮守大同府,自然,這出關作戰沒有他的事。

他也有些著急,可是官家已經定了方略,他也無能為力。

諸將領兵馬而去,種師道才被趙桓推著前行。

“官家,河東路一戰定鼎,雖然大勢已定,但是還有些小的疑慮,比如我們俘虜了超過二十萬人的契丹奴,他們怎麼辦?編入工賑監?大宋沒有奴製,處理起來,異常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