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我覺得這件事情一定是有人刻意為之,而這些人,我想最可能的就是於樓這邊的人。啟雉那邊遷怒於我下車,受益最大的當然是於樓,權?之下,我們一定是而且不得不將重兵用來對付啟雉,這樣他們正好趁虛而入,更加侵占我們的國土。”一名大臣得出結論,站出來義憤填膺的說道:“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將重點放在對付啟雉不錯,但是對於於樓,也不能姑息了。”
“這倒不見得。”又一位大臣站出來,表示了不同的意見:“大家不妨想想,啟雉將矛頭對準我們,最大的受益的不一定是於樓吧?我覺得到應該是臨西,如此一來,他們直接可以避免戰爭,怎麼都比於樓要好得多。況且,誰能肯定,如此一來,我們就一定放棄針對於樓而專心對付啟雉?”
“於樓給了你什麼好處,讓你跟他們說好話?”先說話的大臣明顯很不滿意這位大臣否定自己的觀點,怒火直接就起來了。
“你這是含血噴人,微臣一向忠心耿耿,豈是隨便什麼莽夫都可以汙蔑的?”後一位大臣顯然不是軟柿子,隨便誰都能捏一下的,立刻針鋒相對,出言更是犀利。
“你……”
“好了好了,兩位愛卿說的都有道理,這件事情肯定是有人在後麵推波助瀾的。”大王一看事情還沒解決呢,大臣之間倒是先掐起來了,最煩的就是這種時候出現朝堂不和,於是連忙出言製止:“不過,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去考慮誰在背後幹了這事,而是應該想想該怎麼辦。諸位愛卿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辦法?”
“大王,為今之計,我們最缺的就是兵力了,盡管我們兵力很多,但是現在兩頭迎戰,而且啟雉軍一點都不比我們弱,更不必我們少。而於樓又是蓄勢出擊,勢頭很猛,也不容小覷。如此一來,我們的兵力就有點捉襟見肘了,長期消耗下去的話,恐怕……”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道,後麵的假設沒有說出來,但是誰都能聽得出來恐怕會怎麼樣。
“嗯,愛卿說的有道理,那你的意思就是需要立刻征兵?”大王當然明白說這話時什麼意思。
“大王,為今之計,恐怕隻是招募新兵還是不夠的。”大臣沒有直接回答,但是也算是肯定了這樣的說法。
“你還有什麼想法?”
“禦駕親征!”大臣說道。
此話一出,朝廷上下一片吸氣聲。立刻有大臣跳出來反對:“不行,大王乃是萬金之軀,況且我下車如今雖然麵臨兩路強敵,但是卻並沒有到了沒有回旋餘地的時候,怎麼可以讓大王冒如此風險?”
“對,我們可以現招募兵員,然後再做計議!”有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道。
“我想大家都搞錯了吧,我們現在不是麵對兩路,現在限度也趁機插一腳進來,而且我們西北沙城郡已經完全被於樓軍控製的事情,我想大家也都有都清楚地,怎麼就沒有人想到?我們現在最缺的到不一定就是兵力,我們最缺的是士氣,難道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嗎?”提出禦駕親征的意見的大臣明顯不是隨口說說,他已經想的很是周到了。
此話一出,要是有人在出來亂說話,那就是沒有腦子的莽夫了。如今誰不清楚,四麵楚歌,而且敵軍進展順利都是將戰火燒在自己國土上,士氣上孰高孰低,稍微有點腦子就能想得到了。為什麼於樓那邊人少都敢進攻自己人多?為什麼一兩千人就能打退自己四五千人?這一切都是因為士氣!
士兵們的膽氣收到了打擊,未戰先怯,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招募新兵,兵力數量上的確會猛增,但是對於士氣卻更是一個打擊——連朝廷都不對現有軍隊抱有希望了,那他們這些為人所用的小兵們,難道就會舒服了?哀兵必勝和哀兵必敗隻是一字之差,但是其中的道理可就多了。
滿朝文武都是默不作聲,都是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如今,能夠最快提升士氣的,要麼是哪裏取得大勝,但是現在兩邊都不好對付,別說大勝,能守住就已經很不錯了。那這樣的話,貌似也隻有禦駕親征這一條路可走了!
“好,朕已經決定,禦駕親征!”大王見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立刻拍板,站了起來豪氣的說道。
“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