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印度,瑜伽是種生活方式(1 / 2)

在印度,瑜伽是種生活方式

生活

作者:陳雪蓮

自我實現

作為全球曆史最悠久、權威的瑜伽學院,帕坦伽利學院瑜伽文化積澱豐厚。

什麼是瑜伽?納達的回答是:“瑜伽不是技術,而是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能練瑜伽,瑜伽是生活的法典,練習者不僅獲得了身體的健康,還獲得了心理的健康和本能的發展。”

在他看來,瑜伽的最終目的是自我意識的控製和自我實現。“練習瑜伽並不難,隻要學會控製呼吸、控製思想和自我。”

作為瑜伽練習者,納達一直保持與太陽同步的作息,每天隻睡5個小時。他認為,瑜伽就是保持跟自然一致。納達每天淩晨起床便練習冥想,“當周遭很安靜時,你能聽從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和節奏,我長期保持這樣的作息習慣。”

對在印度瑜伽聖地瑞詩凱詩的瑜伽教練烏霞·戴維來說,“瑜伽是自律,接近自己的精神練習。”

烏霞說,練習瑜伽的目的是從身(身體)、心(思維、情緒等)、靈(感知事物的本能)三方麵進行全麵修習,達到平衡,過程中需要體位、呼吸、冥想、放鬆等多種技法的配合,最終達到完全的健康和自我修習。

她也認同,瑜伽的最終目標是自我實現,“對我來說,自我實現就是做一個好人,善解人意、誠懇善良、樂於助人,樂善好施,回饋社會和有信仰。”修行聖地

在印度人的眼裏,瑜伽聖城瑞詩凱詩是令人向往的修行聖地,而在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眼裏,這裏還是追尋披頭士浪遊軌跡的嬉皮樂園。

上世紀,披頭士樂隊集體來到這座地處喜馬拉雅山穀地的小城,跟隨瑜伽大師哈瑞詩·瑪哈士隱修。此後小城名聲大噪,成為令人向往的精神樂園。

而慕名而來的瑜伽愛好者來到瑞詩凱詩後,都要入鄉隨俗,體驗一下真正的瑜伽生活住在設施簡樸的小屋,穿著樸素簡單,吃清淡的素食,在瑞詩凱詩,雞蛋都很難見到。

恒河橫穿瑞詩凱詩。在恒河邊,經常見到祈禱或冥想的靜修者。伴著恒河水的低聲“吟唱”,修習瑜伽一段時間,跟自然、跟自己相處。這或許是令人羨慕的瑜伽修習理想狀態。

“但過不久,大多數人不得不回國繼續工作賺錢。其實你隻要在繁忙的日常中抽出幾十分鍾甚至幾分鍾來練習瑜伽,跟自己安靜地呆一會兒,你也會覺得快樂的。”烏霞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來瑞詩凱斯跟她學習瑜伽,通過學習,很多人對生活的感悟在慢慢地改變。

“瑜伽要求我們過簡樸的生活,跟動物和自然保持和諧。瑜伽是生活方式,要自然地進行。”烏霞吃素已40年,她不喝碳酸飲料,不吃洋蔥、大蒜等辛辣食物。

“如果你專注地練習瑜伽,身體和思想結構都會改變。持續兩到三年,消化係統都不會想吃葷。吃肉會引發很多疾病,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也選擇不吃葷。吃素和瑜伽練習會讓人們戒煙戒酒,能讓人的身體保持清潔。”烏霞說。

“而現代人每天花太多時間玩手機,睡很長時間的覺,說很多無用的話。在繁忙中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花一段時間跟自己相處,會使自己更快樂。”什麼不是瑜伽

瑜伽學習不能速成,在帕坦伽利學院,學員既要學習瑜伽體式、呼吸、冥想等,還要學習哲學、醫學、社會學、自然科學等與瑜伽相關的經典,完成學業一般需要幾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