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及新的開始
小學,多麼漫長的一個過程!如今我也算是經曆過了,但是也同樣會有更多的人去經曆。不管怎樣,期末考試算是取得了一個驕人的成績:總分491分(語文100,數學100,英語100,科學91)。這也算是對我付出的一種回報與鼓勵,我此刻才覺得,上天是不會虧待每一個用心去付出的人的。隻要他們的心中有著信念與意誌,那麼終究會有回報。你付出了多少,就決定著你回報的多少。所以這也是給我一個很好的啟示,叫我如何奮鬥,又如何正確的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所以我小學六年,還是學有所成的:不僅學到了基礎文化知識,更是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對我的人生是很有幫助的。
相反,關於我的小學同學們,就是在期末考試當天的晚上分別後,感覺一下子就疏遠了許多。原本在學校裏都是極其活潑的,但是一旦分別,便要朝著各自的理想分道揚鑣了。我感到無限的對往昔同學情的懷念,也不禁為如今同學之間沒有太大的聯係而感傷,各種社交平台上他們都不說話,最多也隻是轉發了一些無用的東西。我不禁一身戰栗,果然,同學們是成長了,進入青春期了,開始思考自己的心事而不告訴他人了。說實話這種現象雖然正常,但是我感覺這就是走入社會之後與陌生人之間產生一種天生的隔膜的原因。
小學的評價就到這裏。接下來就是思考讀哪所學校的問題了。如果進入康德,可以省下學費,減少家庭的負擔;還可以擁有鄭老師的擔保:可以考進杭二中。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而且鄭老師也親口保證過,她仿佛是早已看到了我身上的那種爆發性的品格與那種由於勤奮所得的智慧。對此我也佩服鄭老師看人的能力。但是康德寄宿學校畢竟是新辦的學校,各方麵發展不如公立的健全,師資也是一個問題,不知道是好是壞。一切都是未知,如果進入康德,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相比起進入公立就要保險得多,各科老師的硬實力就擺在那裏,其中也不乏一些和鄭老師地位相近的名師。但是公裏也有一個弊端:就是如果我在公立太過出類拔萃,就會被公立的高中部招去,公立高中部的魔鬼訓練是出了名的,基本上都是以數學奧賽為主,那裏連一塊像樣的操場都沒有,從哪裏讀出來的學生都說背負著超負荷的壓力,快要淪為書籍的奴隸了。這還不如杭二中的素質教育,照樣有比公立多得多的人進入國內外的名校。
所以經過再三思考,我們一家人是準備選公立的。但是此時有一件事改變了我們全家人對公立的看法:在提前招生考試之前,我的母親為留一條後路,托人去公立校長那裏看能不能以文學特長“樂清市小文學家第一名”進入公立。因為據我所知,小文學家的2-10名,小文學家提名獎的2-10名都早早的與公立簽了,坐在家裏悠哉悠哉。但我不知道這件事,所以公立的校長也並沒有過來找我。過了幾天後,得到的公立校長的答複是這樣的:
“胡育誠啊,先放在一邊吧。”
這一句話徹底惹怒了我們全家人。別人段次比我低都可以讓他們進,為什麼我不能?隨後公立校長以一個荒唐可笑的理由回絕了我們:胡育誠數學不好。我雖說數學奧賽不見得好,但是卻擁有過硬的基礎,既然以這樣的方式來拒絕學生,未免太可笑了些。
然後我們便將目光轉向了康德。一是鄭老師先前對我們有恩,二是康德可以免各種學雜費,可以省錢。這點深得父親的青睞。我與母親便同意了。雖然我的外婆還去白象鎮廟堂裏搖了搖靈簽,說是公立好,但是此時已經無法阻擋我們一發不可收拾的去康德,追隨鄭老師的心了。
於是我們與鄭老師聯係,鄭老師大受感動,立即安排我進了康德最好的競賽班:七(1)班。原因就是康德在那時才剛剛起步,招生極其困難,而我幾乎是第一批追隨他的人。所以我們對鄭老師互有恩情,倒也著實不錯。看來,初中的計劃就這樣草率而又鄭重的決定下來了。聽鄭老師講,最多兩年半,我就可以和競賽班裏其他出類拔萃的同學一起去杭二中了。我的內心不由得一陣狂喜。
好像是在2016年7月2日,父母陪著我進入了康德的大門。此時的康德教學樓經過翻修,顯得煥然一新。我們找到了自己所屬的班級,看見一張張現在陌生而將來卻要成為親密的同學的生麵孔,我感覺這就仿佛是一個新的開始,我開始鄭重地步入康德,成為康德大家庭的一員,要開始我更加艱苦,更加忙碌,更加困難也更加艱辛的新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