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的學曆不算太高,能力也不出眾,到了公司之後他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剛進公司,他幾乎每天都在崗位上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女朋友。女朋友通情達理,知道剛畢業的年輕人要想出人頭地就得辛苦,盡量不去打擾他。劉海濤那時候一心想的都是怎樣才能把讓老板給自己加薪,怎樣才能獲得老板賞識而得到提升。他幾乎不給自己放假,即使有假期他也忙碌在公司事務中。
女朋友非常愛他,即使一直受到忽略還是選擇嫁給了他。結婚第二天他就坐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因為他有項業務要談判。如果拿下這個項目,他就有可能被提升為部門經理。新婚妻子流著淚送他上飛機,依舊毫無怨言。
劉海濤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了部門經理。這時候他的日程表排得更滿了,連每天吃飯的時間他都要為自己準備一些資料邊吃邊看。他關心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他要謹防同事擠掉他,要和其他部門經理爭榮譽,要千方百計討好老板以求得提升的機會。結婚兩年,他在家吃晚飯的次數寥寥可數,妻子每天都是做好兩個人的晚飯,然後倒掉一半。兩年後,他的女兒出生了。在外地出差的劉海濤在女兒出生十天的時候才見到了女兒,隻匆匆一麵他又要投入到工作中,因為當時他們部門招聘了一位很有實力的同事。這位同事是奔著部門經理的職位來的,劉海濤不敢有半點鬆懈。
劉海濤的生活太忙碌,工作占據了他整個身心,他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陪妻子和女兒。起初妻子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她總認為丈夫如此忙碌全是為了這個家。可是,漸漸地,她明白過來,一個家有丈夫、有妻子、有孩子才算完整,而她每天一個人帶孩子,一個人打理家庭瑣事,根本體會不到家的溫暖。
轉眼間女兒已經上了幼兒園,劉海濤從來沒有時間接送孩子,也沒有時間去開家長會。有一天,女兒放學哭著回來,媽媽問她怎麼了。她說同學都說她是沒有爸爸的孩子。媽媽安慰他說爸爸工作太忙。女兒給劉海濤撥通了電話說爸爸你是不是不要我了,為什麼總是不回家。
劉海濤聽著女兒的抽泣,心情非常沉重,決定晚上早點下班回家。可是,公司臨時要開會,他正在申請升職不能缺席就沒有按時回家。第二天,痛徹心扉的妻子向他提出了離婚。妻子說:“既然你的心已經被工作占滿,我和女兒就不再擠破頭皮地往你心裏鑽了。我們放過你,希望你也放過我們。”
劉海濤有太重的功利心,滿足欲望成為他人生唯一的主題。他太貪婪、太較真,沒有給自己留任何餘地。等妻子受不了忽視提出離婚時,他連挽救的後路都沒有。他把自己逼到了“老虎背上”,根本沒有從工作中抽身出來的可能性。
欲望無時無處不在,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控製好自己的欲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對美味佳肴的控製和駕馭,少則營養不足,多則貪食生病;對物質的占有也同樣,匱乏則窘迫痛苦,過多則成為累贅。如果讓欲望成為人生的主題,過度地貪婪和留戀,就會胡亂攀比,就會一心想要追求功名利祿,人就會一生活在忙忙碌碌中,吃盡苦頭,遺憾而終。
我們總是在不停地追求完美,而這個完美卻永無止境。物極必反,我們終會陷入進“完美”的泥淖中無法自拔,花盡所有的力氣,也找不到來時的路,尋不著即將行走的方向。凡事不必企求太完美,也許七分要比十分來得美;凡事不要太較真,退一步我們可以看見更大的天空;凡事留些餘地,也許我們就有更大的轉身空間。放棄那些該放棄的,珍惜那些該珍惜的,適當放慢你執著的步履,不要讓人生太滿。太滿的人生充滿了強烈的欲望,適當地留給心靈一個寧靜的空白,給大腦一個發呆的機會去陶醉某種看似無聊的追求,讓身心享受一下放縱的節奏。
8.把心騰空,就能接納萬物
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座種滿花木的花園,它需要時時耕翻修剪。這座花園不可能永遠保持欣欣向榮,有時也會雜草叢生,它們會占盡花木所需要的陽光雨露。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采取適當的方法剪掉心中的雜草,尋得和諧美好的內心境界,獲得更加廣闊的心靈空間。否則,這座花園就會成為人生困頓的圍城。
人的本性中包含了善惡等各種要素,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唐朝皎然禪師《贈吳憑處士》詩雲:“世人不知心是道,隻言道在他方妙。還如瞽者望平安,室在東南向西笑。”日常生活處處是禪機,禪就在身邊,機就在心中。在佛家看來,把內心騰空了,原來的抱怨、嫉妒、焦慮也就不存在了,然後自然可以回歸本源,重新接納萬物。佛家主張去除心中的枷鎖,改變原有的觀念,自然會迎來好福氣。
我們總是生活在各種壓力的包圍下,為了消除壓力,我們會為自己設定條條框框,營建龐大的計劃,每走一步都不能超出這些框架,都要符合既定計劃。生活變得機械麻木,稍有逾越便產生強烈的罪惡感。對時間流失的畏懼隨之盈滿心胸,害怕時間從指縫中匆匆流走,計劃中的事情我們一件都沒有做到。我們也總是會有各種欲望,為了得到名利、財富、地位等,我們讓斤斤計較、爭名奪利、患得患失等心靈的雜草肆意生長。心靈的花園被雜草占據,蓮花怎能生長,怎能獲得安寧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