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孵化”

產業發展

作者:陳斌 袁澤沛

摘要: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推進,我國必將再次迎來一次新的發展戰略機遇。如何有效地將科技園區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緊密融合,將科技產業園區建設融入到新型城鎮化建設之中,打造產業新城,是區別於傳統城鎮化建設的新的嚐試,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科技園區;新型城鎮化;城鎮孵化

中圖分類號:F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3-0001-02

我國正處於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市場空間大,內需潛力大,而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城鎮化。李克強總理認為,新型城鎮化必須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城鎮化不僅可擴大投資,而且能促進消費,對擴大內需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將科技產業園區建設融入到新型城鎮化建設之中,打造產業新城,是區別於傳統城鎮化建設的新的嚐試。

1 新型城鎮化與傳統城鎮化的區別

城鎮化是指人口向城鎮集中的一係列過程。傳統的城鎮化是伴隨農民從事農業活動的比重下降、非農業活動的比重上升以及人口從農村向城鎮逐漸轉移形成的。城鎮化對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革開放後相當一段時期以來,城鎮化一直是支撐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國的城鎮化過於依賴“人口紅利”、“土地紅利”和“投資驅動”,這導致了中國的城鎮化一直處於一種高能耗低效率的發展模式之中。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正在逐步加快,中國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特征正在轉變,低成本的“人口紅利”優勢將難以為繼。“土地紅利”的實現與分配中,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權力存在著對普通市民及農民的財富掠奪,嚴重加劇了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投資驅動”的發展模式下,為了確保“穩增長”,不少地方的政府擬定龐大的投資計劃並組織實施,使其背負了沉重的債務壓力。

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麵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麵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完成農民到市民的轉變,而不是建高樓、建廣場。農村人口轉移不出來,不僅農業的規模效益出不來,擴大內需也無法實現。因此,傳統的城鎮化,是城市優先發展的城鎮化,而新型城鎮化講求城鄉互補、協調發展。

2 “城鎮孵化”——將科技產業園區建設融入在新型城鎮化建設

科技產業園區是一種受控製的工業環境,這種環境是專為培育新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而設計的,科技園區可以有效利用企業網絡,通過資源配置,有助於增加一個經濟體係在分配和程序上的公正性,同時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生產成本、學習成本和機會成本等,有利於入園企業的成長與發展。中國的科技產業園是與中國的城鎮化發展相生相伴的。中國的城鎮化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即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同步進行。將科技園區建設融入到新型城鎮化建設,進行“城鎮孵化”,可以有效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集約資源,除了達到拉動內需的目的,還能逐步形成產城融合、特色鮮明、環境友好的城鎮建設新路徑。

“城鎮孵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包括城鎮(園區)的孵化戰略、城鎮(園區)的孵化產業、城鎮(園區)的孵化空間、城鎮(園區)的孵化重大項目、城鎮(園區)的孵化投融資平台、城鎮(園區)的孵化建設、城鎮(園區)的孵化體製、城鎮(園區)的孵化本土化等等。

3 “城鎮孵化”中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城鎮孵化”麵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使科技園區的新型城鎮功能在本質意義上得到提升。“城鎮孵化”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商業房地產開發,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工業園區建設。

(1)在中國,在急功近利的情緒的影響下,城鎮孵化漸漸走向與商業完全趨同的誤區。現存城鎮化進程中出現了一種以純粹商業優勝劣汰或政治中“成王敗寇”式極端的選擇與被選擇關係,忽略了城鎮本身長周期、多投入、慢回報的發展規律。

(2)“城鎮孵化”並不是孤立地造一座城,而是通過產業合理布局和吸引力,以項目建設引領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接受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自發轉移,不斷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和配套的建設,不斷改善城鎮環境、居住條件,並在此過程中將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起來。因此,在“城鎮孵化”的過程中,要麵向農村領域,要積極推動一線城市的相關產業向新建城鎮(園區)轉移,實現以產業發展來“孵化”城鎮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