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人說:看不懂中國經濟,根據最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和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早就應該降下來了。但讓人奇怪的是,歐美等國家還沒有完全從金融危機中複蘇,中國2010年的GDP增速居然就超過10%了。
國內人也說:看不懂中國經濟,為什麼居民收入增長跑不過GDP增速,也跑不過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呢?為什麼人民幣國內的購買力下降了,國際購買力卻上升了呢?
是中國經濟真的脫離了經濟規律,還是人們脫離客觀事實、太過主觀地看待中國經濟?是中國經濟追求過高的增長率,還是別有用心的人混淆是非、太過惡意地歪曲中國經濟?
很顯然,站在大洋彼岸霧裏看花,是不可能看明白中國經濟的,因為即便以客觀的態度來對待中國經濟,也隻能是紙上談兵。任何一個不了解中國、沒在中國生存過的人,僅根據幾組數據、幾句傳聞就得出結論,是不可能透過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看清真相的。
有人也許不同意我的這種說法,並且會搬出一個大家很熟悉的經濟學家——張五常。他沒有出生在中國,也沒有在中國生活過,照樣能夠看透中國。很多經濟學專業的人都比較喜歡讀他的《賣橘者言》。張五常得到大家的認可,並不是由於他理論推導得好。因為如果這一論斷成立,那麼記憶力好的人、會推導的人就都可以成為經濟學家了。張五常受歡迎的真正原因是:他尊重事實,也喜歡實證。從實證得出來的結論才能讓人信服,即便有時也會出錯,但因為他敢於付出,也願意付出,最起碼我們相信他是憑良心在說話,而不是口是心非,在賣弄文采,抑或另有圖謀。
我們毫不否認,中國經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我們走了一條不同於歐美日的獨特道路,我們要以更快的速度實現追趕和超越。其他國家成功的經驗可以學習,但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即便是拿來就可以用,我們也隻能跟在別人的身後亦步亦趨,不斷模仿卻永無超越的可能。
正因為此,中國注定要走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這條道路或許直通天堂——如果我們的GDP數年如一日地增長下去;或許直達地獄——如果我們的經濟體係真像某些人預測的那樣接近崩潰。
跨過大洋,從彼岸到此岸,變置身事外為立足國情,揭開層層麵紗,中國經濟其實非常簡單,並沒有背離所謂的經濟學常識。翻開世界經濟史看看,所有曾經或依然發達的國家,都曾經曆過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高速增長期,中國並不是特例。
隻要摘下有色眼鏡,不要糾纏於中國威脅論,也不要糾結於中國崩潰論,別讓“經濟學常識”蒙蔽了眼睛,就會發現中國經濟並非那樣難以看懂。前任加拿大駐華大使羅嵐早在2005年的時候就說過:全球經濟現在依靠中國的發展來提供增長動力。無論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都被國際社會譽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器”。
事實表明,中國經濟也是踩著市場規律的節拍在前進的,並非真的看不懂。隻要堅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就不怕各種妖魔化中國經濟的言論。中國不僅找到了一條發展自己經濟的特色道路,也將進一步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