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靜中動羅漢投胎 來處去高僧辭世(1 / 2)

詩曰:愛網無關愛不纏,金田有種種金丹,

禪心要在塵中淨,功行終須世上全。

煩惱脫於煩惱際,死生超出死生間,

不能火裏生枝葉,安得花開火裏蓮。

這八句詩,是說那釋教門中的羅漢,雖然上登極樂,無滅無生,但不在人世翻筋鬥,弄把戲,則佛法何以闡明?神通難以顯示,那能

點醒這塵世一般的愚庸?如今且說一位羅漢,因一念慈悲,在那西湖上留下五十年聖跡,後來萬代瞻仰,莫不稱奇道異,你道是誰?

話說大宋高宗南遷建都在浙江臨安府(即今杭州),這浙中有一座天台山最為靈秀,乃是個活佛住的處所。這高宗建都在旁,遂改為

台州府。這府中有座國清寺,寺中的長老法名一本,道號性空,僧臘已是六十八歲,也是累劫中修來的一尊羅漢,他往往默示禪機,絕不

輕易露出本相。

這年,正值殘冬,北風凜洌,彤雲密布,雨雪飛揚。晚齋後,長老在方丈室中禪椅上,端然獨坐。眾弟子群侍兩旁,佛前香煙靄靄,

玻璃燈影幢幢。師弟們相對多時,有一弟子會悟於心,跪在長老麵前道:‘弟子蒙師慈悲點示靜理,今弟子細細參悟,已知靜中滋味,有

如此之美矣。’長老微笑道:‘你雖會得靜中滋味固妙。然有靜必有動,亦不可因靜中有滋味,而遂謂動中全無滋味也。’弟子驚訝道:

‘蒙師慈悲點示靜理,今複雲動,豈動中又別有滋味耶?’長老道:‘動中若無滋味,則處靜者不思動矣。’正說著,隻聽得豁喇喇一聲

響亮,猶如霹靂,眾弟子盡吃一驚。長老道:‘你等不必吃驚,此正所謂靜中之動也。可細細看來,聲從何起?’

眾弟子領了法旨,遂一同移燈出了方丈室,行至法堂轉上大殿,並無聲影,再走入羅漢堂去,隻見一尊紫磨金色的羅漢,連一張彩畫

的木椅,都跌倒在地,眾僧才明白,原來聲出於此,遂回方丈室報知長老。長老也不做聲,閉目垂眉竟入殿去了。去不多時,忽回來說道

:‘適來一聲震動,跌倒在地上者,乃紫腳羅漢靜極而動,已投胎人世矣!幸去不遠,異日爾等自有知者。待彌月時,老僧當親往一看,

並與之訣別也。’眾僧聽了,俱各驚異不提。正是:

已知來定來,早辨去時去;

來去兩分明,方是菩提路。

話說台州府天台縣,有一位宰官,姓李名茂春,又名讚善,為人純謹厚重,不貪榮利,做了幾年官,就棄職歸隱於家。夫人王氏,十

分好善,但是年過三十並無子嗣,讚善又篤於夫妻之好,不肯娶妾,夫妻兩個日夜求佛賜子。忽一夜,王夫人夢見一尊羅漢,將一朵五色

蓮花相贈,夫人接來,一口吞下,自此之後,遂身懷六甲。到了十月滿足,一更時分,生下一男,麵如滿月,眉目清奇。臨生之時,紅光

滿室,瑞氣盈門,讚善夫妻兩人歡喜異常,讚善忙燒香點燭,拜謝天地,一時親友盡來稱賀。

到了滿月,正在開筵宴客,忽門公來報:‘國清寺性空長老,在外求見讚善。’讚善暗想:這性空和尚,乃當世高僧,等閑不輕出寺

,為何今日到此?連忙接入堂中,施禮相見。便道:‘下官塵俗中,蒙老師法駕光臨,必有事故。’長老道:‘並無別事,聞得公子彌月

,特來祝賀。但此子與老衲有些來處因緣,欲求一見,與他說個明白。’讚善滿心歡喜,忙進內與夫人說知,叫丫環抱著,自己跟出來送

與長老觀看。長老雙手接在懷中,將手摸著他的頭道:‘你好快腳,怎冷了,不怕這等大雪,竟走了來。但聖凡相隔天淵,來便來了,切

不可走差了路頭。’那孩子就像知道的一般,微微而笑。長老又拍他兩拍,高聲讚道: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事兒我知道。見我靜修沒痛癢,你要動中活虎跳。跳便跳,不可迷了靜中竅。色會燒身,氣會改道,錢財隻

合幫修造。若憂凍死須菩提,滾熱黃湯真實妙。你來我去兩分明,慎勿大家胡廝靠。

長老讚罷,遂將孩子抱還丫環叫她抱了進去。又問讚善道:‘公子曾命名否?’讚善道:‘連日因慶賀煩冗,尚未得佳名。’長老道